韩国人的国家认同是如何形成的?

时间:2018-01-10 17:58:28 编辑:小读报刊 来源:网络整理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翻译/观察者网马力】(接上文)作为影响首尔与东京之间双边关系的一个因素,反日情绪不仅是韩国人的一种民族情感,也不仅是韩国政府的一个政治姿态,反日心态已经成为构建韩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韩国峨山政策研究院访问学者、梨花女子大学助理教授列夫-艾瑞克·伊斯礼文章:《韩国亚洲外交政策的错配:中等强国的身份定位、利益诉求与外交政策》

以反日为外在表现的民族主义与韩国的中等强国身份

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韩国失去了国家主权,其民族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这也导致韩国民族主义者对日本的忿恨延续至今。国际关系学者Shin指出,日本人的殖民暴行以及韩国人对曾遭受日本人殖民的历史记忆塑造了韩国人国家认同的早期形式。朝鲜半岛分裂之后,韩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由于南北双方在意识形态上的激烈对峙而被引向了朝鲜。朝鲜和韩国在各自构建自己的国家认同时互相以对方为“重要的他者”(significant others)。其原因在于,只有当他者存在时,一国国民的国家认同感才得以顺利形成。

冷战结束后,在与平壤的政治经济竞争中,首尔获得了压倒性胜利。这时,韩国精英阶层开始在历史悲情和经济竞争两个领域将日本塑造为“重要的他者”。通过充满民族主义的教育体系、大众传媒以及官方运动,反日心态在整个韩国社会得到了强化。

在另一方面,韩国对中等强国身份的接纳其实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考虑到韩国社会内部早已固化的反日情绪,对韩国外交精英来说,在照顾国内民主主义情绪和与日本展开广泛的经贸技术合作之间找到平衡并实施体现中等强国定位的外交政策并非易事。国民对国家定位的理解是易变的、容易被塑造的,如果韩国政策制定者反思所采取的对日强硬态度,那么,中等强国的国家定位将获得巩固。

不过,国内政治造成的短视使韩国领导人难以将韩日关系中的对抗转变为互信。更糟的是,韩国领导人有可能故意展现反日立场借以提升自己的人气或利用这一立场来推动其他政策的实施。在这种情况下,韩国领导人为了获取个人利益(parochial interests)而舍弃了国家利益(national interests),因为与反日心态相比,韩国民众对中等强国国家身份的认识仍然较弱,不足以影响韩国政府对日政策的制定。

标题回顾:韩国人的国家认同是如何形成的?
Copyright 2012-2019 www.dubaokan.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63272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