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的国家认同是如何形成的?

时间:2018-01-10 17:58:28 编辑:小读报刊 来源:网络整理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西德曾与莫斯科建立了顺畅的工作关系并最终获得了前苏联对德国统一的默许,这段历史对韩国前总统卢泰愚北方政策的形成起到了一定作用。对他来说,统一带来的利益显然要大于实施中等强国战略所带来的利益。朴槿惠总统曾指出,“半岛统一对周边国家来说也是有利的”,韩国政府希望以此获得周边邻国(尤其是中国)对推动半岛完全统一的支持。为了让中国相信,一个统一的朝鲜半岛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尽管发生了东海防空识别区事件和中国在南海的领土声索行为,韩国却一直在努力缓和两国间出现的某些紧张状况。

我认为,韩国之所以决定加入由中国提议成立的第一家国际金融机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也是出于上述考虑。韩国是美国极为重要的盟友,由于美国对亚投行的管理水平和放贷标准有些担心,韩国在加入该行的问题上一直十分犹豫。不过,韩国对世界银行和由日本主导的亚洲开发银行(ADB)的态度也不是十分积极,最后它还是加入了亚投行并成为了该行的创始成员国。国际社会期待,一个中等强国应该为现行国际规则、援助效率等发出自己的声音,韩国做出上述决定与此期待是相背离的。韩国的这种行为只能用着眼于半岛统一的国家利益来解释。韩国国会发言人Chung Ui-hwa曾表示,亚投行将在说服朝鲜放弃核计划转而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另外,有专家表示,加入亚投行将对朴槿惠政府提出的“亚欧倡议”(Eurasian Initiative)起到促进作用,这一倡议把韩国与中亚国家和欧洲大陆的基础设施、贸易路线相连接。朴槿惠是2014年3月在德国发表的《德累斯顿宣言》中提出该倡议的。

其实,着眼于半岛统一的国家利益并不一定与实施中等强国对外政策相矛盾。甚至可以说,这两者是互相促进的。韩国政府一直将提供全球公共产品(global public goods)视为争取国际社会支持半岛统一的一种方式——实施中等强国对外政策其实是双赢的,因为韩国为世界做得越多,它从世界得到的对半岛统一的支持就越多。

另外,韩国战略家应该重新思考,对中国表现谦恭态度,进而破坏中等强国国家定位,这样做果真对实现半岛统一有好处吗?一些中国战略家似乎认为,保持现状有利于维护他们的国家利益。2015年9月,朴槿惠总统曾率领一支军事代表团参加了中国庆祝二战胜利70周年阅兵活动,而美国及其欧洲盟友并未派遣高级别代表参加此次阅兵。青瓦台发言人表示,朴槿惠总统参加北京阅兵仪式,其初衷在于希望中国在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促进半岛和平统一过程中做出更多贡献。朴槿惠的支持者认为,韩国的对华政策有助于分化中朝关系。不过,考虑到北京对平壤试射导弹、在非军事区挑衅等行为并未施加太多影响力,人们对韩国对华谦恭政策的有效性是存疑的。

结论

如果一个国家是一个中等强国,那么我们就会期待该国政府制定符合其国家身份的对外政策。否则,国家身份、国家利益与对外政策的错配将结出不理想的外交果实。在全球舞台上,首尔的外交行为体现出了一个中等强国的特征,它维护了自己作为一个中等强国的国家利益。在亚洲地区,我们期望首尔执行同样的对外政策:韩国应该在亚洲致力于影响力网络建设、机构或制度建设(building institutions)并维护现行国际秩序。例如,韩国构建合作网络以执行联合国对朝鲜制裁的决议,这是典型的带有中等强国特征的外交行为。朴槿惠是第一位访问伊朗的韩国总统。另外,2016年5月,她还访问了与平壤保持密切关系的一些非洲国家。

标题回顾:韩国人的国家认同是如何形成的?
Copyright 2012-2019 www.dubaokan.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63272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