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表11:财政资金对配套社会资金的撬动倍数
注:配套资金为基建投资体量与我们估算的用于基建的财政资金规模,两者之比为财政资金撬动的配套资金乘数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2:消费规模越大,人均创新水平越强
注:每百万居民专利数取2016-2020的五年平均值资料来源:World Bank,中金研究院
因此,我们预计2024年财政政策还会继续加码,跟一万亿元国债支持基建相比,明年财政可能往民生倾斜。实际上,金融周期下行阶段需求缺口具有跨周期特征,也反映中国增长空间还比较大,现阶段的潜在增长并没有像实际增长那样快速下行,财政继续加码有助于引导实际增长进一步往潜在增长回归。中国失业率还有下降空间,尤其是年轻人的失业率,物价也比较低。我们在《传统思维或低估潜在增长》专题报告中指出,金融周期上行时期,金融“加速器”效应推升杠杆,推升经济增长,用通胀来衡量增长可持续性的传统思维会高估彼时的潜在增长。反过来,金融周期下行,私人部门风险偏好走弱,去杠杆抑制需求,经济增速下行,传统思维可能因为忽视结构改善而低估此时的潜在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