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份就早早的结束了三门课程考试和两项课程实习,怀抱提前去华科做毕设、赢在起跑线的想法,我来到了武汉,在华科的第一个月是充实的,虽然没怎么做毕设,一直在做着师兄给的课题,但实验室的忙碌让我倍感充实。我结识了许多师兄师姐,与师兄师姐们的交谈让我收获颇多,与师兄师姐们的交流以及我自己对于研究生生活的体验让我有些意外。过去我总把研究生生活想象的特别神圣,就好像我如果不能保研进入这么一个神圣的阶段,那我就是一个失败者,就不能成为一个人上之人了,所以我投入了太多精力去追求这神圣的方向,但事实告诉我,研究生生活并没有那么神圣,每天实验室、办公室、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科研不一定非要极高的智商才能完成。我明白了研究生、或者是科研仅仅就是一种工作状态、一种生活状态,它外表看起来光鲜亮丽,至少比大多数职业强的多,但实际上是青春的煎熬浇灌而长出的花朵,但花朵终究是花朵,终究是平凡的,与万花丛中的花朵一样,也要抗住风吹雨打,这种落差使我失望,想想自己这些年从高考开始奋斗了那么多年,在别人眼中优秀了那么多年,到最后却还是不得不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我就是这社会之中微不足道的一员,即使我能够成为一个博士,那也掩盖不了我的平凡,我依然需要面对社会生存的各种问题。
我问自己:我是不是把什么东西看的太重要了?是的,我把功名看的太重要了,我得到了一些东西,我也失去了一些东西。从那一刻,我似乎明白了,在人生长河中努力拼搏、奋斗,让自己过得更好,这没错,但我们不应该去忽视一些其他的东西,一些自己真真切切喜欢的东西。就好像有些研究生天天想着发论文、做科研,努力取得更多的成果,好在以后的社会竞争中取得更大的优势,而有些研究生只求能够毕业,大学的时候谈一场恋爱,多参加校园活动、结交朋友,毕业后在一家说得过去的企业和事业单位上班,拿着说的过去的工资,过着悠闲的日子,显然我们不能说这两种类型谁对谁错,因为他们都能够在自己既定的生活方式里获得快乐,知识这其中的选择取舍,取决于我们自己。我似乎看明白了,过去我所追求的都是别人期望我追求的,期望的人多了、追求到的东西多了,众星捧月的感觉自然就让我放手不下了。很显然我们的教育应该是教会我们去思考自己追求的到底是什么。我的追求是什么呢?是科研?是无尽的荣誉?不,我觉得不一定是,我觉得我应该是一个善于生活的人,曾经的我喜欢画画、弹吉他、打篮球、骑行、摄影……这些都是能够为生活增添乐趣的东西,但我却为了在别人严重获得更多的优秀将它们一一抛弃。
实验室里有一位和我同住的师兄,女朋友已经工作,师兄每周都要见女朋友一两回,师兄的女朋友对他也很好,经常给师兄送水果。我知道,这表面的关心只是他们生活的冰山一角,内心的爱才是最深最有力量的东西,我也有幸我见证师兄的女朋友变成未婚妻的过程,师兄是一个能够担负起责任的好男人,我觉得他们是幸福的。看着师兄的爱情故事,我总会仍不住想起曾经的她,曾经,她对我很好,好在生活的点点滴滴里,我种幸福感我现在都还能回味起来,只是我没有去好好珍惜。师兄师姐八卦我的时候,我会很坦然的说出我们分手的过程,他们笑着说我是渣男,是的,有时候想想,我确实是一个渣男,不舍得付出,不懂得珍惜。每每有回忆闪过的时候,除了想他,我还会反思我自己,胆小、懦弱、遇到问题只知道逃避,并不优秀还自命清高,过去的我,确实不是一个合格的男子汉,更不是一个好男朋友。
大约是三月份,从华科回到西农后,我开始更加频繁的回忆过去的那些日子,有时候会萌生找她复合的想法,但都泛泛而思,没有下文。某一天收拾东西的时候,无意中在一个纸盒里面翻到她送给我的礼物——一支铜制复古圆珠笔笔,这份礼物她一定是很用心准备的,里面还有一张写着祝福的贺卡,她称呼我陈先生。看到陈先生这三个字我鼻子酸了一下,她曾经给过我很多称呼,但都不如现在看到的陈先生这样亲切,那一瞬间,我觉得我一直失去了一个对我好的人、一个爱我的人、一个能和我共度余生的人,我还记得当时眼角泛起泪花的感觉,真的的很酸,不是滋味。
我坐在椅子上默默的看着它,我又开始想念她了,我觉得我伤害了一个给了我许多快乐的人,我想与她复合,再续我们的故事,我很难过,因为我没有勇气直接告诉她我喜欢她,我再一次认怂了,我只敢把礼物拍个照发给她,然后再告诉她我很感动,我试图去勾起她的回忆,可她的回复和上次一样,不再热情,略带一丝高冷,我没敢再继续聊下去了,我试图安慰自己:即使复合了,那也是异地恋,我不能再重蹈覆辙了,不要那么在意这样的结果。但是不在意是不可能的,我难过,既难过于没有得到期望的回复,也难过于这般高冷,简直与我曾经给她的冷漠一样让人难受,我没有理由不接受这样的结果,过去是我伤了她,我有什么理由期望一个热烈的回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