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装出一片新天地 ——探寻“方山装潢工”的成长密码
在北京南四环至五环之间,有一个叫做西红门的乡镇。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在此聚集,这里自发形成了北京大型的“日结工”劳务市场。特殊的地理区位和低廉的房租,使得这里成了不少外来务工人员来京落脚的第一站、奋起的出发地……
这一带就居住山西吕梁方山的2000多名装潢工,他们活出了价值、尊严、自信,让未来蕴含希望。
这些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现在靠着一技之长,走出大山,用他们的汗水和智慧,叫响了“诚信、勤劳、专业”的“方山装潢工”的金字品牌。
《吕梁英雄传》道不尽革命战争年代吕梁儿女不畏牺牲、艰苦奋斗的故事。如今,在红色文化激荡下,“方山装潢工”劳务品牌,让大山深处的劳动者在奔向致富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已成为北京的金字招牌和靓丽名片,续写着方山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篇章。
启程——自主创业,坚守诚信
谈起方山在北京的装潢业,不能不提及已经离世的方山县积翠镇赤红村的刘香旦老人,他一生纯朴、善良、乐于助人,更主要的他是北京方山装潢业的拓荒者和奠基人。
1997年,刘香旦的爱人因病去世,生活困窘的他投奔了北京做铜器生意的堂兄,之后他在十里河桥洞下做起了买铜器、补胎、打气的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