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早在1994年,刘香旦就受本村村民刘保保在太原东社加工石膏板进行装潢的启发,曾带领三个儿子到太原、大同做起了相同的营生,所以在北京十里河做生意期间,会时不时无偿帮助周边居民干些修修补补的事情,留下了好名声。
1998年上半年,在十里河做建材生意的康根山的帮助下,刘香旦给三儿子刘保柱一次性揽下了河北廊坊7栋28套楼房的装潢项目,从而开启了刘保柱的第二次创业生涯。
今年52岁的刘保柱,1992年首次创业失败,不仅没赚钱还欠了不少债。之后半路出家,在家装行业摸爬滚打,成了北京方山装潢业的领军人物。
对于刘保柱来说,下海的第一步滋味是苦涩的。
1992年踏上创业之路时,钱都是向亲戚朋友借的,五百一千地凑,只要能想得到的人都借遍了。创业之初的窘迫,而今刘保柱仍记忆犹新。
“当时我看好两个行业,一是修车,二是装潢。考虑到装潢行业成本太大,自己又不专业,就放弃了。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在汾阳省运公司一队有汽车修理三年的学习经验,搞汽修应该还行,于是在方山县土产院内开了汽车修理和零配件经销业务。”
开张后,刘保柱发现,现实与自己的想象有着很大的距离。一来自己年纪小,二来缺少人际关系,再加上当时的方山车辆很少,来修车的廖廖无几,零部件卖不出去,经营难以为继。
两年后,小店关了,钱没赚到,还欠下债务。刘保柱一连在家躺了两天两夜起不来,“心里慌得不行,眼睛一闭全是上门要债的人。”时至今日,刘保柱总也忘不了当年那一种糟糕的心情,“我满脑子都在想,打工还钱,起码要10年、8年。怎么办?”刘保柱在家里苦想,希望找到一个不需要很多资金,但又能够快速赚钱还钱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