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怎么就输给了日本 日本为什么不承认输给中国

时间:2020-07-03 14:40:59 编辑:小读报刊 来源:网络整理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为什么日本不承认二战历史,日本为什么不承认被中国打败,日本人不承认败给中国。二战日本输给中国还是美国,日本为何至今不承认侵华罪行,二战日本输给了谁。

  

大清怎么就输给了日本?近代国家对中古式帝国的胜利

 

  甲午一役,晚清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功亏一篑,一个老大帝国的虚弱本色,被东海的蕞尔小国掀了一个底朝天。

  但中日之间的强弱,其实并不能全然以国土的大小和人民的多寡进行区分。

  平壤战役是中日在朝鲜半岛上的决定性战役。此役前,当时在朝的清军总指挥叶志超曾再三电请朝廷拨款拨粮,可等到日军攻陷平壤,日军却发现清军遗留在此的军饷竟然高达一千余万两,所需粮草足够日军一月所需。

  可纵有如此之多的钱粮积存,叶志超亲自守备的平壤,却仅一日便告失陷。

  而日军所不知道的是,这轻松缴获的一千多万两白银,是清廷甲午战争总军费的五分之一。

  事实上,中日之间在这场战争上的差距,仅从两国间的军费开战便可见一斑——清廷甲午军费不过五千余万两,仅仅相当于日本军费的不到三分之一。

  

大清怎么就输给了日本?近代国家对中古式帝国的胜利

 

  在甲午战争的前一年里,日本财政收入为1.1亿日元,折合白银7585万两,而同时期的清廷收入则为8867万两——清朝政府的隐性收入合计当然不只这些钱,但清廷账目上可供中枢用于战争的财计却仅止于此。

  日本在甲午战争的支出为两亿日元,其中只有四千五百万日元出于财政,剩下的1.55亿日元则来自军事国债的募集。而清廷所集合的总军费不过五千余万两,但其中有2800万两来自于汇丰银行的两次借款,还有一千多万两来自仿效国债募集的“息借华商”,此后清廷再难从国内募集到资金。

  由此可见甲午战争时,清、日双方在财政体系上的差距有多大。

  在甲午和议时,伊藤博文一度不解清廷坐拥万里山河,理应财源广泛,何至于短短时间之内就再三举债。面对李鸿章时,他甚至以此为据,洋洋得意的认为“日本未借洋债,而中国已多举”,所以“此日本富强于中国之明证”。

  但李鸿章却深知清日在财力差距上的根源,一针见血的答道:“这并不是日本富强于中国,而只是日本稍微精通欧美理财的法门。”

  

大清怎么就输给了日本?近代国家对中古式帝国的胜利

 

  但中日的差距又何止是在财政上?

  爆发甲午战争的一个世纪之前,全球的贸易格局存在着两个核心,除了欧洲以外,便是乾隆治下的大清帝国。

  跟如今常人所想象的“闭关锁国”的大清帝国不同,其实在鸦片战争之前,清廷一直保持着相较日本、朝鲜更为开放的贸易策略。

  顺治年间,清朝方才入关,郑氏在台湾抵抗,时常侵扰东南海岸,为了杜绝治下之民沟通郑氏,同时还为使台湾郑氏海侵无所获,清廷遂下令内迁沿海六省居民三五十里不等,并严令禁海。

  但在康熙二十二年,随着台湾郑氏被削平,清廷失去了继续“迁海”、“禁海”的政治驱动力,因此在当年就开放了海禁,允许商民出海贸易,只是不准夹带禁榷之物,而所需要的手续不过是向地方官员“出具担保,既领执照”。

  同时清廷为了从开洋海贸中攥取利益,又确立了松江、宁波、泉州、广州四处官方通商口岸,并设立海关检验货物,收取税费。此后清代虽然在禁海一事上时兴时废,但总体而言清朝跟世界的海贸往来其实一直相当频繁。

  

大清怎么就输给了日本?近代国家对中古式帝国的胜利
标题回顾:大清怎么就输给了日本 日本为什么不承认输给中国
Copyright 2012-2019 www.dubaokan.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63272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