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缙怎么读 谢缙为什么被冻死

时间:2018-03-24 16:42:09 编辑:小读报刊 来源:网络整理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解缙的读音

  解缙是明朝时期的官员,也是著名的书法家。他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很小的时候就因聪明才智被人称作神童。解缙的姓氏非常的特殊,很多人会读成解放的解,他的名字也不是很常见的字。那么解缙怎么读呢,很多人都不认识,其实解的读音同谢,缙同晋。

解缙画像

  解缙画像

  读错别人的名字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尤其是这些同音字,一个不好读错就容易造成笑话。解缙这个人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人,因为实在太聪明了,七岁的时候自己就可以写词作赋,十岁的时候已经可以过目不忘。洪武二十年的时候十八岁的解缙参加了乡试名列榜首,洪武二十一年的时候就中了进士。但是解缙这个人就和他的名字差不多,高傲与不羁。

  解缙中了进士之后就入朝为官,因为他的才学非常出众,所以朱元璋甚是器重他。他对解缙说他们二人之间名义上是君臣的关系可是实际上是父子的关系,解缙应该对他知无不言,言无不细。于是第二天解缙就上奏了《太平十策》,对于政治政策以及法律上提出了很多的建议,朱元璋读了之后,觉得解缙是真的有才华,从而更加的欣赏他。但是解缙这人情商实在不高,得罪了很多朝中大臣,大臣们经常联名上奏他。于是朱元璋觉得解缙这个人实在有点冲动且为人处世不够成熟,于是让他回去好好的闭门思过。

  解缙,字大绅,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考中进士,授予庶吉士之职。太祖朱元璋对这位青年才俊很是爱重,对他说:我和你从道义上说是君臣,从恩情上说犹如父子,你应当知无不言。他为皇帝的真心所感动,立即上了一封万言书,大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之意,言辞颇为直率尖锐。

  比如说:法令屡屡更改必然导致人民疑惑,刑罚太繁苛必然导致人民玩忽。从国初至今二十年,几乎没有不变的法令,几乎每天都有犯错误的官员。经常听到陛下震怒,锄根剪蔓,株连奸逆;从未听到陛下褒奖好官,并且始终如一。希望改变刑罚过于繁苛的状况,遏制法外之威刑,流放十年就应当释放,廷杖八十以后不得再加刑罚。

  又比如说:近年以来,监察机构的纲纪不严肃,官员们以刑名轻重为能事,以问囚多寡为勋劳,不能激励清要,提倡风采。监察御史纠弹官员都仰承皇帝密旨,每每听到有什么旨意,才上疏弹劾,目的是求取皇上的恩宠,这是小人趋媚效劳的雕虫小技。陛下何不肝胆相照呢?

  再比如说:由于官风不正,贤人羞于同流合污,庸人习其风流而乐此不疲,以至于是非颠倒,以贪婪苟免为得计,以廉洁受刑为饰词,吏部任用官员没有贤否之分,刑部断案没有枉直之别。

  这些话直击要害,却没有激怒朱元璋,为什么呢?因为他讲究技巧,把责任都推到臣下身上:“天下皆谓陛下任喜怒为生杀,而不知皆臣下之乏忠良也!”朱元璋看了这份万言书后,没有光火,称赞他“有才”,只是有点“迂腐”,“年少而语夸”,不过已对他刮目相看。而后他又进呈“太平十策”,批评分封二十几个皇子为藩王的做法,指出:“分封势重,万一不幸,厉长吴濞之虞。”用汉初吴王刘濞发动七国之乱的教训来提醒朱元璋。

  才子总是恃才傲物不知检束,他竟然进入兵部索要皂隶(听差),对兵部尚书出言不逊。朱元璋获悉后说,解缙因为担任“冗散”(闲散无权的职位),而有些“自恣”,命有关部门把他晋升为监察御史。

  有了这样的经历,他更加“知无不言”了。洪武二十三年,退休首相、韩国公李善长惨遭灭门之祸,解缙代替工部郎中王国用起草奏疏,为李善长鸣冤,言辞极为犀利:

  (李)善长与陛下同心,出万死以取天下,勋臣第一,生封公,死封王,男尚公主(引者按:其子李祺娶公主为妻,成为驸马),亲戚拜官,人臣之分极矣!藉令欲自图不轨,尚未可知,而今谓其欲佐胡惟庸者,则大谬不然矣……使善长佐惟庸,不过勋臣第一而已矣,太师、国公、封王而已矣,尚主纳妃而已矣,宁复有加于今日?善长岂不知天下之不可幸取……而以衰倦之年身蹈之也!凡为此者,必有深仇激变,大不得已,父子之间或至相挟,以求脱祸,今善长之子祺,备陛下骨肉亲无纤芥嫌,何苦而为此?

标题回顾:解缙怎么读 谢缙为什么被冻死
Copyright 2012-2019 www.dubaokan.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63272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