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次,我和女儿说,一人一杀,我们找机会把这个事情办了。有一次,家里聚餐,我故意在一大家子面前提起换停车位的事,我说,作为丈夫,你能不能体谅一下,换一个车位,对我来说省很多事。我女儿也在旁边说,妈妈天天穿高跟鞋,来回拎东西,真的很不方便。我老公可能觉得人多,男人要面子嘛,不太好再用他那套歪理,就答应了。
草心的读书笔记。
说到这里,我还想分享一个有点难为情的事。读完这本书,我发现自己是有一点「厌女」的。比如在网上看新闻,看到哪个明星离婚了,我就不爱说男的,爱说女的。你说,这是不是也是一种「厌女」?
前段时间不是还有个女诗人余秀华,耍了一个年轻的男朋友,后来又分手了,闹得很难看。我当时看到,下意识地就想去评判她,和我闺蜜说,一个四十几岁的人了,还去交这么年轻的小男友。现在我会觉得,别人爱耍哪个是她的事,我这样说她,也是对女性的一种伤害。
我对自己可能也是有点厌恶的,尤其是年纪上去之后,长胖了就很难减下来,我又是个懒癌,不想运动,42岁之后,我每年都要定期去搓肚皮,不是抽脂那种,是一种按摩仪器,半年一个疗程,搓完就不想吃饭了。如果说还有什么是我放不下的,可能就是对容貌的在意。但我发现,我女儿就没这种自我要求,要比我chill很多。
其实在很多方面,你们这一代都要比我们更勇敢也更果敢。我女儿从上大学之后,受到女性主义的启蒙,不仅会给我推荐书,还一直做相关的社群活动。我第一次知道这些,是她们学院一个女生出校门遇到性骚扰,大家在网络上的反应很激烈,不仅是声援、谴责,还科普了很多性别平等方面的知识。我看到视频,很感动。
高中的时候,我也遇到过性骚扰,但我的处理方式就比较简单、粗暴。高一军训完的那天,我背着大包小包坐车回家。在车上蹲下去拿东西的时候,胸有点露出来了,一双手就伸了过来。我马上拿起手上的东西打回去,对他不停地骂。后来,那个人骂骂咧咧地下车,车上的人还给我鼓掌,让我注意安全。当时我心里还是有点怕的,坐到终点站,确定没有人跟着,才另外又倒车回家。
所以,你们是真的不一样了,比我们那个时候敢想、敢说,说出来的话也更理性和规范。最后阿姨也要说一句,你们的人生是开阔的,能看到很多我们看不到的事情,我很欣赏你们。但就是有一点,记得保护好自己。
「我不理解女儿的痛苦,但我爱她。」
寒露,55岁
2022年上海书展的时候,秋秋抱了一摞书回来,递给我这本《关于女儿》。我记得上面印了一行粉红色的话:我爱她,但我不理解她。她和我说,妈妈,你看看这本书吧。
我是抱着要和女儿一起成长的心态打开的。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这本书?这是一本韩国人写的小说,里面有三个主要人物:珍、母亲和女儿。大概是这样一个设定:曾经是教师的母亲,为了抚养女儿辞掉工作,老了之后只能在一家养老院当护理员。珍是母亲养老院的一名患者,曾经为国际难民儿童事业付出全部青春,老后却遭到社会抛弃。女儿原本在一所大学当临时老师,因为同性恋的身份丢了工作,还带着女朋友住进了母亲家里。
可能因为整本书的讲述者都是母亲,一下子就把我代入进去了。这个珍,让我想起了我的母亲,这个妈妈好像是我,这个孩子就是我的女儿。刚读完的那几天,我连续失眠,书里写的都是我最担心会发生的事情。
我给秋秋打电话,我说,我很难受,这里面的三个人,都没把自己活好——这个珍,年轻时候那么风光一个人,为什么要把自己奉献给不相干的人,最后落得在养老院孤独死去。这个女儿,不管她是不是同性恋,后来连房租都交不上,过得这么落魄。还有这个妈妈,明明知道独自养女儿不容易,为什么还要放弃事业,选择去做家庭主妇,老了还要照顾别人赚钱?女儿当时可能觉得送错了书,就没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