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麦肯锡为欧洲汽车行业提出的另外六点战略建议为重塑客户理解、产品设计和品牌方面的优势;坚持不懈地关注成本和速度;建立弹性、循环和可持续的供应链;发展超大规模具有竞争力的电池和半导体制造商;在政策支持下推动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发展;缩小软件技术差距,赢得汽车数字化转型。
这些建议不意外也提到了中国。麦肯锡的分析显示,欧洲汽车制造商的研发阶段很长,一辆车从概念到试验阶段最长可达4年,相比之下,前几名的中国制造商只需要不到两年(21个月),所以后者能对市场趋势做出更快的反应。报告建议欧洲制造商应该重新设计流程,以加快创新、发展和工业化。
报告同时指出,欧洲汽车行业现有的研发人员中,只有15%-20%拥有软件知识,但来自中国和美国的新竞争对手中,这一比例接近45%。在价格方面,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可以将成本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他们的成本比欧洲汽车制造商低20%-30%。
麦肯锡研究同时警告称,在汽车电池方面,欧洲对中国的依赖度很高:2021年,中国拥有90%的锂精炼能力,2022年有71%的电池在中国制造。
电池产业链关键部分的市场份额(黑色部分为中国,图源:麦肯锡)
麦肯锡进一步渲染电池和芯片产业上的差距对欧洲供需平衡的影响,称预计到2030年,欧洲电池供应缺口将达到40%,为满足当地需求,欧洲需要投入350亿欧元,新建20家超级电池工厂;同时需要投资1900亿欧元,兴建37个新的半导体工厂。
不过,麦肯锡也提到了欧洲汽车业的优势,称欧洲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的营业额大约是中国同行的三倍,在对客户的理解、设计和品牌方面都有传统优势。此外,在高端市场,欧洲汽车制造商仍占全球销售额的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