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种情况使得新的竞争对手在欧洲和海外市场涌现,尤其是在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本土企业后来居上,赢得了市场份额。
自2019年以来,欧洲汽车制造商在欧洲市场的份额下降了6个百分点,并在中国失去了约5%的市场份额。相比之下,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本土和欧洲都取得了进展,2022年占据了中国市场45%的份额,2020-2022年在欧洲市场的占有率增加到原来的八倍,这种势头在新能源车领域更加明显。
在电动汽车领域,报告将比亚迪、广汽埃安、合众(哪吒汽车)、理想、蔚来、极星、威马以及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Lucid、Rivian、特斯拉列为电动汽车行业新兴力量,指出这些对欧洲来说的竞争对手已经占据了全球电动汽车市场51%的份额。
为了帮助欧洲汽车行业保持全球竞争力,麦肯锡提出了由7个关键点组成的路线图,以供利益相关者采取行动,其中就包含“执行中国市场的制胜策略”。
报告称,未来中国仍将是最大的汽车市场,这意味着,对于希望在全球发挥影响力的欧洲汽车制造商而言,赢得中国市场将非常重要。欧洲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需要进行根本性的战略改革,以重新获得在华竞争力。
报告建议,欧洲企业应开发针对中国市场的产品,应进一步掌握中国客户的喜好。比如,中国汽车客户平均年龄是34岁,欧洲是58岁,这意味着消费偏好存在差异。中国消费者更看重尖端技术、互联性、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和车载多媒体屏幕,倾向于简化的汽车选择和预配置。
同时,欧洲制造商需要针对中国市场调整自己的运营模式,投入精力在中国进行更多的研究和开发,并将决策权交给当地管理层,在整个投资组合和供应链中建立当地合作伙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