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辐射范围上,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以粤港澳大湾区为龙头,以珠江-西江经济带为腹地,带动中南、西南地区发展,辐射东南亚、南亚的重要经济支撑带。
这就意味着,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辐射到粤东西北、福建、广西、贵州、海南、湖南、江西、四川、云南等泛珠三角省域,成为南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引擎。同时,粤港澳也将打造成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重要桥头堡。
另一方面,与城市群的单一功能相比,湾区一般都拥有“湾区群”+“港口群”+“产业群”+“城市群”的四重效应。
无论是科技创新实力,还是城市融合力度,抑或集海陆空为一体的城市群架构,还是面向东南亚乃至国际的强大辐射力,湾区都非一般城市群所能比拟。
就港口群而言,粤港澳大湾区拥有香港港、深圳港、广州港、珠海港等一系列世界级港口,其中香港港、深圳港、广州港吞吐量均位居全国前十。同时,大湾区还囊括香港国际机场、广州白云机场、深圳宝安机场等三大国际级机场,旅客吞吐量同样全部位居全国前十。
在产业群而言,大湾区已经形成强大的金融业、互联网业、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在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5G和移动互联网等高新产业的探索上,同样走在全国前列。
至于城市群,在大湾区内部,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等都市圈已经日益成熟,深港、珠澳等城市连通效应正在进一步拓展,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的引擎作用愈发突出。
同时,在功能定位上,粤港澳大湾区比原来的珠三角更为全面:
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显然,从珠三角城市群变身为粤港澳大湾区,这意味着大湾区已经超越长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成为代表中国与世界级湾区一较高下的关键性力量。
02
伪命题之一:
广深港澳谁是中心城市?
常有网文要在广深港澳四城中比个高下。但实际上,这是一个伪命题,这四大城市定位分工各不相同。
香港的定位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航空枢纽,以及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国际资产管理中心、亚太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
虽然唱衰香港之声不绝于耳,但不得不承认的是,香港仍旧是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仅次于纽约伦敦)、也是全球第二大国际航运中心(仅次于新加坡)、还是全球第三大对外直接投资输出地(仅次于日本和中国内地),且拥有全球第五的国际货运机场。
显然,香港未来仍旧能够在中国内地与世界之间扮演超级联系人的角色,这也就是大湾区赋予香港以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国际资产管理中心、亚太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的用意所在。
与香港不同,澳门经济结构较为单一,对博彩和旅游的依赖度较高,但澳门在国际化上优势独一无二。因此,澳门的定位着眼的是,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