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形成之前是什么样子 关于中国式宇宙起源的秘密

时间:2019-12-02 17:46:45 编辑:小读报刊 来源:网络整理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前言:中国式的宇宙起源是什么样的?“太极”形成之前又是怎样的呢?一起跟随小编看一看吧!

  人类文明在发展的进程中,一直在寻求和思考“我们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的终极问题和答案。在漫长的对宇宙的探索过程中,关于宇宙起源的说法,可谓众说纷纭,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

  直到20世纪初,美国天文学家爱德温·哈勃发现的宇宙“红移现象”;和上世纪60年代,阿尔诺·彭齐亚斯和罗伯特·威尔逊,发现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这两大发现最终成为美籍苏联物理学家伽莫夫,于1946年创建“大爆炸理论”,最有力的佐证和支撑。

  于是,当时的西方科学界,得出一个大多数科学家至今都普遍认可的结论:

  宇宙形成于14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者,无也。 —老子《道德经》

  西方世界于20世纪才搞明白的“宇宙起源”理论,在中国却早已有了答案,甚至阐明了他们不能解决的核心难题。

  《淮南子·原道训》注曰:“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

  我们的祖先,对宇宙的定义是:天地间万物的总称。其中,宇代表空间,宙代表时间。两条彼此交叉的横向与纵向轴,便共同构成我们的“时空”宇宙。

  以太阳为中心的恒星系统,以古人当时的观测水平,只能是直接观测的对象。那么天最初对应的主要是太阳,地对应的就是地球。经过观测,我们发现了太阳系两大显著特点:

  一:黄道和方向。

  太阳系中几大行星的运动轨迹,差不多都处于同一平面上。并且所有成员都朝同一方向运转。其中除了金星,其它所有行星的公转和自转方向相同。

  二:成员分类。

  太阳系成员虽然繁多,但却简单得分为两种类型。发光发热提供能源的太阳,和不能发光发热的其它一切天体。

2.jpg

  这两大太阳系特征,也得到上世纪西方科学界的有力实证。有了发现,就必然相对应会产生疑问。

  太阳系最初是同一片混沌不清的星云物质,其性质必然没有区别;这一团原本分散的、无序运动的星云,又究竟如何演变成今天这种井然有序的情况呢?

  (一):启动太阳系物质整体旋转的原始初力?

  (二):形成太阳系天体性质截然不同的原因?

  “太极”的定义,是太阳系已经完成了初步演化已经趋于稳定,并为诞育出诸如人类这样的智慧生命做着准备。太极形成之后,再经过生两仪、四象、八卦生万物,人类方才出现。那“太极”形成之前呢?这便是本文的重点。

  《易纬乾凿度》简称《乾凿度》记载:“昔者圣人因阴阳定消息,立乾坤以统天地也,夫有形生于无形。乾坤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也。”

  太易、太初、太始、太素,便是太极最终形成之前的四个阶梯步骤,合称“五太”。

  第一阶段:太易。

  “太易者未见气也。”

  “以其既然无物,故名之曰太易。”

  “太易之始,漠然无气可见。”

  意思是,这片宇宙空间什么都没有,空无一物是绝对的虚无之境。

  第二阶段:太初。

  “太初者气之始也。”

  “元气之所本始,六易既自寂然无物矣,焉能生此太初哉,则太初者亦忽然而自生。”

  “太初者,气寒温始生也。”

  这片宇宙空间中,开始出现大量的宇宙粒子,并逐步形成了气云。有了气云的存在,便有了温度的概念。

标题回顾:“太极”形成之前是什么样子 关于中国式宇宙起源的秘密
Copyright 2012-2019 www.dubaokan.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63272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