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始五年(公元5年),在王莽当政的第五年,朝臣们提议给他加封“九锡”,这是基本接近至尊的地位。同时发生了罕见的一件民意大推举,据《汉书》作者班固统计,当时朝廷共收到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的上书,同意给王莽加九锡,支持率竟然高达95%以上。
王莽在掌握朝政后,依旧保持谦恭作风,“莽色厉而言方,欲有所为,微见风采,党羽承其指意而显奏之,莽稽首涕泣,固推让焉。”最后班固总结说这是“上以惑太后,下用以示信于众庶。”在班固的笔下记载了大量王莽的“善举”,记载的越多,就说明他的“罪证”如山,以此烘托出一个“逆贼”如何伪诈,甚至这成了班固创造史学的独特风格。
53岁成功篡位后,王莽终于将埋藏心底梦想的种子种在了自己的江山之上,希望能够实现“市无二贾,官无狱讼,邑无盗贼,野无饥民,道不拾遗,男女异路。”的垂拱而治的周公推崇的上古时代。他恢复井田制,希望人人都有土地,同时禁止奴隶买卖,完全实现儒家的“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仁爱。并将盐、酒、冶铁和铸钱统统收归上来,防止被商人操控,勒索百姓。在将官员按照《周礼》记载进行定义,总之,一切都要回到上古那个让他日夜崇拜的时代。王莽希望官吏们能和百姓同甘共苦,遇到灾害年景,扣减薪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