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留美硕士拉黑父母的反思:我们该如何成为合格的父母?

时间:2018-02-03 16:39:47 编辑:小读报刊 来源:网络整理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他们无法体会到自己的热情所在,也感受不到鲜活的生活,他们的生命体验像是极地冰寒,很难感受到温度。

  2、频繁跳槽,对工作“始乱终弃”。

  有咨询者之前频繁跳槽,其中有句内心的台词是这样的:“当我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似乎自己快要做不好这份工作了,我会选择果断辞职,在我被这份工作遗弃之前,我要先遗弃这份工作。”

  害怕被遗弃、感到不安全,等等,都是源于童年不曾和父母构建相互信赖彼此信任的关系。

  3、存在感弱,很难体会到信任与安全。

  他们会拒绝和同事或领导适度敞开心扉,不敢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他们在职场关系中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甚至他们会赶走生命中的“贵人”或者放弃绝好的机会,为了避免受伤。

  他们的情绪常常不受自己控制,只要事态超出了自己的控制范围,一股熟悉的不安全感和莫名的焦虑像乌云一样笼罩在自己心头,他们渴望表达需要,但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于是他们常常显得情绪化,被人解读为“玻璃心”。

  他们在工作中不敢投入,因为他们总是想要确定一份工作是否值得自己投入,他们害怕“覆水难收”,他们很想像父母当年控制自己那样控制自己所做的每一份工作,不允许任何闪失和偏差。

  相信我,这样的职场人不在少数。

  他们是他人眼里的异类:玻璃心、孩子气、不负责、不成熟......

  你若了解他们的过往,你就会明白,他们能在那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乃至长成今天的模样,已是万幸。

  三、给父母的三条实用小建议

  1、认知调整。

  孩子不是我们,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人,这一生的使命是发现与实现他自己,而不是成为我们父母的复制品。

  他们不过是借着我们来到这个世上,长着和我们相似的外貌,即便性情一致,也是独立的存在。

  他们和我们身边任何一个陌生人无异,他们对于这个世界有着自己的看法、见解,更有权利按照自己的理解做出决策,并对相应的结果负责。

  你的孩子生下来其实就是一个陌生人,无非是与你我有着血缘关系,然而想要走近他们的内心,和他们缔结相互信赖的亲子关系,首先需要身为父母的你我做出改变与调整。

  唯有在认知层面上达成共识,真正的改变才能发生。

  2、爱与呵护。

  当全世界都与你的孩子为敌,不要怀疑,请无条件地站在孩子这边。

  当TA在这个世上孤立无援的时候,你是TA最后的臂弯与温暖。

  《窗边的小豆豆》主人公小豆豆无疑是幸运的,因为她就有一个无条件支持她的母亲。

  事实上,小豆豆就是作者黑柳子,因为年幼淘气,在小学一年级就被视为“问题儿童”而退学,后转入巴学园这座小学,在这里她不再是“问题儿童”,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性、爱好、性格学习,交朋友,玩耍。这为她以后杰出的一生奠定了人格、尊严的基础。

  在这本书里,小豆豆的母亲即作者母亲,她的做法让人钦佩也值得大力推广。

  想想看,如果你的孩子被学校辞退,并且定性为“品行问题”,可能很多母亲都会觉得非常羞辱,羞辱会化为愤怒,进而指责甚至打骂孩子。

  但小豆豆的母亲非常了解孩子,她知道孩子身上的问题并不是错误,只是天性的表现。为了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她把小豆豆被学校开除这件事隐瞒了20多年,她没有让小豆豆知道自己重新选择学校时的不安,就是为了让小豆豆明白,她不是问题孩子。

  她是那么信任自己的孩子:小豆豆要零花钱买书,她从来不多问,就给;小豆豆要零花钱买其他东西,她只是问下买了什么;小豆豆和自己的狗狗玩,耳朵被狗狗咬掉了,她害怕狗被送走,就要求母亲不要把狗送人,母亲就答应了她......

  其实,一个人从孩童长成大人,多像一颗幼苗长成大树的过程啊。

  在TA还是幼苗的时候,TA并不具备抵抗风雨的力量,家长应该像阳光雨露一样,给这颗幼苗充分的爱与呵护;而不是在TA刚刚破土而出的时候就给TA暴风雨般的考验,那样做的结果,很可能会置其于死地。

  3、鼓励与批评。

  如前文所述,家长的评价往往会对一个孩子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甚至长大了之后,TA还会像父母对自己那样去评价自己。

标题回顾:北大留美硕士拉黑父母的反思:我们该如何成为合格的父母?
Copyright 2012-2019 www.dubaokan.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63272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