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是否爱过孟小冬 孟小冬女儿杜美娟照片

时间:2018-01-23 16:04:44 编辑:小读报刊 来源:网络整理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孟小冬能够嫁杜月笙的资本

  历史上,孟小冬的确是做‘小’的命运,先是梅兰芳,后是杜月笙,最后孤身一人,死在台湾。

  第一次看到‘冬皇’这个称呼,为之霸气一震,让我想到武侠小说里‘夜帝’之类的人物,没想到却冠在一个女人头上。媒体上拼稿子的写法,正好把名旦之首梅兰芳,对应须生之皇,仿佛天造地设的一对。

  然而仔细考究起来,孟小冬与梅兰芳在一起的时候,她在艺术上的造诣,真的能与后者平起平坐吗?孟小冬1907年生人,9岁学习,跟姨夫学的是孙派。天资为前辈所赏识,认为是可造之才,但在沪宁之时,也只不过是个一般意义上的角儿,所以才会在1924年北上京津,重投名师。那时不过17岁。

  哪怕在1925年,孟小冬首次上京登台,亮相得彩时,也不过时18岁。一个十八岁的女人,在讲究门派,拍资论辈不容轻狂的旧时京剧界,能红到什么地步?有文章说,她此时能与马连良,高庆奎等前辈齐名。我持怀疑态度,即便是因为孟小冬是少见的女须生,被一部分好新鲜的观众吹捧,但论其功底经验和影响力,二十年代尚无法与其他几位须生相比,否则她也不会去天津另投名师。所以冬皇这个称呼,到底是从哪一年开始叫起,在多大的范围被承认,还有待商酌。

  在二十年代末,谭派的马连良风头似乎更渐,几乎与周信芳齐名。此时的孟小冬虽然是庆麟社的台柱子,但终究是个坤角戏班,而京师的名角是不乐与坤角同台的。直到1931年,孟小冬再拜鲍吉祥为师,才是转学余派。从1924年到1931年这段时间,孟小冬想必是大有进步,也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力求开拓,逐渐超脱一个新星的范畴,向真正的大牌*拢。孟真正的成就,是作为余叔岩传人的,等余派真传,继承衣钵,直到1947年杜月笙大寿后息影。这十几年来,是孟小冬艺术成就逐渐攀上顶峰的时候,‘冬皇’这个称呼,反而显得不合适了。

  而孟与梅兰芳的爱情呢?1926年的枪击血案,就已经出现了裂纹,治丧时的尴尬,基本就扫地出门了,那时她才来北京没几年,新出炉的选秀冠军吧。

  据说孟小冬离开梅家后,通过律师从梅兰芳那里获得了4万元分手费,也不算怎么悲惨,此后专心学戏,服侍余叔岩直至逝世。1950年,孟小冬嫁给杜月笙做妾,留在香港,并没有回到北京的母亲身边。杜死后孟小冬去了台湾,直至病逝。

  名伶孟小冬与杜月笙的点滴往事

  在杜月笙痛苦磨难、呻吟床第的病中生涯中,他惟一的安慰是孟小冬的尽心侍疾,柔情万种。孟小冬身怀绝艺,孤苦伶仃,一辈子傲岸于荣瘁之际,受过数不清的打击,“历尽沧桑”四字可以说是她的一生的写照。她自杜月笙60多岁那年进门,长日与茶炉药罐为伴,何曾有一日分享过杜月笙的富贵荣华,何曾有一刻得过杜月笙的轻怜密爱,因此,杜月笙病越重,便越觉得自己辜负了孟小冬的一片深情。像孟小冬这种卓荣不群的女子,让她踏进杜公馆这么一个紊乱复杂的环境,长伴一位风中残烛般的久病老人,对她而言,实在是一件残酷的事情。

  孟小冬陪侍杜月笙到香港后,虽然在杜月笙跟前强颜欢笑,神色自若,然而,即使是朝夕相见,杜月笙都可以看得出她花容憔悴,日渐消瘦,眉宇间常有忧悒之色。孟小冬在香港杜公馆是孤寂的,忧闷的,她不能随波逐流,更不会敷衍应酬,对内对外,一应交际酬酌、家务事项,都是属于姚玉兰的职责范围,孟小冬轮不到也不想挨,看护随时可有生命危险的丈夫,却成为落在她肩头的一副重担,而这一副担子,一日24小时,常年累月,没有一时一刻可以卸得下来。大家庭,两房太太合住一座屋顶下,姚玉兰和孟小冬即使情同姐妹,牙齿也有咬着舌头的时候,杜公馆因为男主人病重,仿佛一年四季不露一丝阳光,不闻一阵笑声,这凄凉黯淡的日子,孟小冬过的更是心不舒,气不畅。

  经常出入杜公馆的亲戚朋友,常常可以看得到,坚尼地台18号杂乱无章,一片散漫。家里面往往只有三五个人,一日三餐,也得开上好几处,除了中午外面厅上开一桌或两桌招待客人,就常是姚玉兰在房自己吃饺子,孟小冬冲牛奶下洋点心,也是关起门来吃,病人杜月笙,他那一碗煨面当然要端到床上。其余少爷、小姐,各有各的卧室,同时也各有各的吃处。杜月笙的那个大房间,由于他病中怕烦,儿子、女儿,平时就没有和他亲近的习惯,于是连那一个房间,也不能成为全家聚晤欢谈的集合地。在这种情形之下,把坚尼地18号地大门一关,杜公馆便成为了许多各自为政的小单位,凑在一起的大杂院。欢迎访问青岛子凡的博客

标题回顾:梅兰芳是否爱过孟小冬 孟小冬女儿杜美娟照片
Copyright 2012-2019 www.dubaokan.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63272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