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一位来自陕西的企业家拍走了这套洁白旗袍。全国妇联的罗部长为他颁发了证书,他上台领奖时激动异常,他的老家在陕北农村,老母亲还
在那里,现在富裕了,他希望为家乡的人民做点事情,当然,这里也蕴含着对张火丁的支持和喜爱。这次拍卖最后成交的价格竟高达38万元,这个价位远远完成了火丁的心愿,并能解决陕北近四个村落的饮用水,让更多的孩子和母亲拥有健康。我除了激动以外就只剩感动了……在很多场合,我都会讲到这“38万”和“140万”!这里面有爱!有价值!更有尊严!如果多一些这样的“38
万”和“140万”,舞台上下就都有了希望!
2007年10月2日、3日,北展剧场。每场近3000个座位,又是演出戏曲的一个考验!一出交响乐从头至尾伴奏的《江姐》,一出程派传统戏《锁麟囊》。这次,为了专心排练演出,她又一次婉拒了美国林肯艺术中心授予的“亚洲杰出艺人奖”的颁奖。
火丁的心中,观众至上!戏比天大!
火丁很低调,不了解的人说她“怪”,“孤僻”。不错,她不爱交往,但对艺术很较劲;她不愿入世,但艺术很入流。黄梅戏名家马兰说得好:作为艺术家,一定要保持和世俗的距离,这样,才会更纯粹更单纯地投入艺术!
火丁做到了。
但生活中的火丁也就有了“孤陋寡闻”的一面,十年前,有一次在外地演出,我和火丁同时乘电梯下楼,电梯里只有我俩,我随口说了一句:VIP待遇。火丁认真地问我:
什么叫VIP呀?
我看了她一眼,笑着没解释,她也笑着没再问。
难道是她幽我的默?
想起我敬佩的戏曲名家裴艳玲说的话:我生活当中是个虚幻的,我真正的灵魂在舞台上。这与根据她亲身经历改编的电影《人鬼情》中秋芸的台词异曲同工:“我已出嫁,我嫁给了舞台”。
在我看来,火丁也是。
火丁一向惜字如金、惜羽如玉,很少接受访问,很少参加清唱晚会和综艺晚会。每次演出前一个月,更是拒绝任何应酬和采访,以保证排练演出达到最佳状态。她的工作室每年在京、津、沪等地的演出场次也都严格控制。火丁深知自己的演出市场需求但从不滥演,也不屈就演出商的临时加演安排,我行我素的个性,使得她有意无意地在市场上制造了“饥渴效应”。以至于每次演出场面
之火爆,令人误以为进入当红港台歌星演唱会的现场。尤其演到戏的结尾处,观众纷纷起立,用掌声和伴唱为张火丁敲打节拍,炽热气氛几欲掀翻剧场顶棚。
2008年9月,火丁离开了国家京剧院,来到中国戏曲学院任教。一时间,让很多喜爱关心她的戏迷不解、失望,他们误以为从此难觅“偶像”踪影。事实上,校方真诚的邀请,是希望火丁的加盟以充实师资力量,同时非常支持火丁在艺术方面的执着追求和持续发展。院方领导向为张火丁艺术生命担忧的戏迷保证:一定会教、演结合,不让张火丁离开京剧的大舞台半步。
2009年新年伊始,教师身份的张火丁携中国戏曲学院学生班底重返京剧舞台,上半年,先后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演出,再次引起极大关注和热情期盼。
迟小秋和张火丁什么关系?
迟小秋,原名迟淑新,当代京剧名家,国家一级演员,北京京剧院领衔主演之一,青年团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65年生于辽宁省阜新市,1977年入阜新市戏校学戏,毕业后分配在阜新市京剧团。她文武兼备,艺术功底深厚。于1981年送她到上海向程(砚秋)派嫡传弟子王吟秋进行归派深造。学习了《锁麟囊》、《六月雪》、《荒山泪》等程派代表剧目。1983年正式拜程砚秋嫡传弟子王吟秋为师,宗法程派艺术,王吟秋赠之名曰迟小秋。被著名剧作家翁偶虹誉为“程派标准传人”,当今京剧程派艺术的领军人物。
其唱腔颇具程派寓刚于柔、幽咽委婉之特色,同时兼有雅丽清新、圆熟优美之个性。她多次参加全国和国际重大艺术活动,曾率团先后赴全国各地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演出,受到热烈欢迎和广泛赞誉,在海内外戏剧界颇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