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耐世特是美国第一大、全球第三大电子助力转向企业,全球市占率达到12%。上市后,耐世特的股价曾一度涨至2018年1月初的20.4港元,较2013年刚上市时的2.4港元,涨幅高达7.5倍,股价走势如下:
2018年1月份后,耐世特的股价开始大跌,相较20.4港元的高点,目前股价已下跌近42%。这一方面是由于开年全球股市的回调,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业绩不及预期:耐世特2017年营收增幅从此前的双位数骤降至个位数,仅为1.21%。
业绩增速放缓与耐世特长期以来过于集中的客户结构有关:目前耐世特77%的收入来自美国三大车厂——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而在2017年,这三大车厂销量均同比下滑超过14%。
但是,在股价大幅调整之后,不少国际投行开始发布看多研报,核心的原因是:股价下跌主要是前期涨幅过大,在与中国资本结盟之后,庞大的中国市场仍然可以为这家公司的长期增长提供动力。
从耐世特的案例中,可以明显看出:中国汽车产业要在核心零部件领域突围,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借助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制造业基础,通过并购的确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同时,完成收购后,如何完善运营,不断提升全球竞争力,仍是长期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甬商集体转型:高端制造业突围战
话题说回到甬商转型。
银亿股份所收购的美国ARC目前主要供货给全球主要气囊生厂商,间接配套多家国际性整车厂和国内整车厂,包括通用、大众、保时捷、上汽、长城等。而耗资更大的邦奇集团目前已经进入多家国际性整车厂的一级供应商目录。虽然收购规模比较大,价格不菲,但从全球汽车产业链的角度来观察,仍是值得期待的投资。
其实,银亿股份向汽车零部件行业转型只是甬商集体面临转型问题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不少宁波企业已经或正在转型突围。
比如,作为A股服装第一股的杉杉股份,早已完成向新能源电池行业的转型:2000年从负极材料开始进军锂电池材料行业,2004年钴酸锂正极材料投产,2005年切入电解液业务。2016年总营收中来自电池材料的收入占比超过70%。目前,杉杉股份正拆分服装业务在港股上市。
除了跨行转型,不少宁波企业还通过自身产业升级完成向高端制造业的转型。
比如均胜电子。2011年之前,均胜电子的产品以传统功能件为主,产品涉及发动机进气管、洗涤器、空调出风口等。随后通过一系列并购,转向更高端的智能驾驶和汽车安全领域,2017年上半年,均胜电子来自汽车安全电子的营收占总营收比例已经达到52.3%。
甬商转型的例子比比皆是,可以看到向高端制造业突围已是大势所趋。这场转型最终能否成功,还有待市场检验。但是,至少有一点是明确的——不转型一定会被时代淘汰,转型战,就是生存战。
在现金流仍然充沛,尚有能力大手笔分红之时主动转型,在并购的同时控制负债率。这种发展路径,其实是典型的甬商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