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另外,谷家人称,老人倒地后20分钟才有路过顾客对老人进行胸部按压采取急救措施,而超市在老人倒地后的20分钟才拨打120,延误了抢救时间。对此,法院认为,谷文斌的死亡系其自身疾病发展所致,由于其病发突然,被告亦拨打了110、120,已尽到了安全保障义务和基本的救助义务。
人不可能不犯错,规避错误才是一错再错
事发后,很多网友质疑,"老人拿了鸡蛋不付钱不就是'偷盗'行为了吗?尊老爱幼也不是这么用的啊?""我们不能因为做坏事的是老人就选择无条件地原谅,要知道很多坏人也有变老的一天,总不能因为他们上了年纪就抵消他们做过的事情。"
因此,对于家属要求超市赔偿38万一事,很多网友都开始为超市抱不平:"老人出事后,员工马上就喊来负责人,叫了救护车抢救,已经尽责了,没道理讹人家吧?""自己家里老人患有疾病,做子女的更应当仔细地看护啊,天天让老人单独外出,出了事还要别人赔偿38万,想钱想疯了吧?"
回归事件本身,从之前"学生作弊被抓后跳楼事件";到后来的"女孩偷东西被抓后跳楼事件";以及这次的"老人偷鸡蛋猝死事件",为何类似案件频频发生呢?主要还是因为人们对于错误,常常抱着愤怒、敌视、恐惧、回避的态度,好像那是雷区,令人厌恶,唯恐避之不及。
据澎湃新闻报道,10年前,西安大学生药家鑫的事情轰动全国。他开车撞伤人后,为了防止事情败露,干脆拿刀直接捅死伤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坦承了那一刻的心态,发现自己犯错了,对后果的承担、对父母的影响如天塌下来,他被一股强烈的恐惧抓住,这让他选择了最不理性、最不现实的解决方案——杀死对方、消灭错误。
规避一个错误,是因为对惩罚的强烈恐惧,还是头脑在现实情况中做出的主动和理性思考?太多太多关于错误的问题,需要人们好好思考。事实上,错误本身是具有价值的,人不可能不犯错,我们通过犯错来收获成长,只有正确面对错误,才是真正地规避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