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表现
发病以青壮年较多,发病年龄80%在18~45岁,即性生活较活跃的年龄段。在感染艾滋病后往往患有一些罕见的疾病如肺孢子虫肺炎、弓形体病、非典型性分枝杆菌与真菌感染等。
HIV感染后,最开始的数年至10余年可无任何临床表现。一旦发展为艾滋病,病人就可以出现各种临床表现。一般初期的症状如同普通感冒、流感样,可有全身疲劳无力、食欲减退、发热等,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日见增多,如皮肤、黏膜出现白念球菌感染,出现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紫斑、血疱、淤血斑等;以后渐渐侵犯内脏器官,出现原因不明的持续性发热,可长达3~4个月;还可出现咳嗽、气促、呼吸困难、持续性腹泻、便血、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等。
临床症状复杂多变,但每个患者并非上述所有症状全都出现。侵犯肺部时常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侵犯胃肠可引起持续性腹泻、腹痛、消瘦无力等;还可侵犯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一般症状
持续发烧、虚弱、盗汗,持续广泛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特别是颈部、腋窝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更明显。淋巴结直径在1厘米以上,质地坚实,可活动,无疼痛。体重下降在3个月之内可达10%以上,最多可降低40%,病人消瘦特别明显。
呼吸道症状
长期咳嗽、胸痛、呼吸困难、严重时痰中带血。
消化道症状
食欲下降、厌食、恶心、呕吐、腹泻、严重时可便血。通常用于治疗消化道感染的药物对这种腹泻无效。
神经系统症状
头晕、头痛、反应迟钝、智力减退、精神异常、抽搐、偏瘫、痴呆等。
皮肤和黏膜损害
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口腔和咽部黏膜炎症及溃烂。
肿瘤
可出现多种恶性肿瘤,位于体表的卡波济肉瘤可见红色或紫红色的斑疹、丘疹和浸润性肿块。
预防方法
目前尚无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因此最重要的是采取预防措施。其方法是:
1.坚持洁身自爱,不卖淫、嫖娼,避免高危性行为。
2.严禁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3.不要擅自输血和使用血制品,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4.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脸刀等个人用品。
5.使用安全套是性生活中最有效的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措施之一。
6.要避免直接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乳汁接触,切断其传播途径。
为何艾滋病疫苗难以成功?
艾滋病发现近30年了,可消灭与治愈艾滋病仍只是一句空话。虽然科学界对艾滋病的起源、发病、传播等科学机理逐渐有了深刻了解,并且世界各国都在投入巨资致力于该疫苗研制,然而经过近30年的努力,艾滋病疫苗的研制一直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早在1997年,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就提出要在8年到10年内研制出有效的艾滋病疫苗。美国掀起的艾滋病疫苗研制热潮,全球曾一度有几十种疫苗进行临床试验,但几项主要的疫苗临床试验先后受挫,结果令人沮丧。
目前,虽然在艾滋病治疗的药物上有了进展,但即使是最好的治疗方案也没能消灭艾滋病病毒。艾滋病患者只要停止服药,几周内就可看到体内艾滋病病毒水平的暴涨,免疫系统岌岌可危;而长期用药,药物的毒力、耐药株发生以及代谢性并发症等副作用的出现又难以避免。有研究人员宣称正在发现新研究思路,以壮士气,但明显感觉底气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