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陷羽毛球荒的原因 印度羽毛球国家队遭遇严重打击

时间:2020-09-16 16:15:52 编辑:小读报刊 来源:网络整理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抵制中国制造”?没了中国人,印度还真干不成这事

  印度再掀“抵制中国货”高潮,只是要摆脱中国制造,印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印度时报》报道称,今年4月底从中国出口到印度孟买的盾构机一直闲置至今,因为机器体型巨大,拆分运到印度后还需要进行组装,然而最近中印关系紧张,中国工程师没法到印度协助安装,即便印方寻求当地其他在建隧道项目的工程师组装,成功后也无法对机器进行测试。

  印度“抵制中国产品”的情绪随着政客的煽动日益高涨,然而印度的重型机械质量和成本都比不上中国,国内很多地铁项目都迫切需要中国的帮助,“拒绝中国货”等于打自己脸。

  不得不承认,印度是个劳动力成本很低的国家,但是印度人还是离不开“中国制造”。据印度一项在线调查报告显示,有83%的印度消费者认为中国产品物美价廉,无可替代。中国产品已经渗透到印度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果不买中国产品,那么就需要提高生活成本。虽然近期印度人民打砸中国制造的手机、电视机等,发泄民族主义情绪,但是作为消费者还是要适度冷静,毕竟摔坏了还得买新的。

  虽然劳动力成本低,但印度的生产成本其实还是挺高的,不然也不会依赖进口。制造成本与制造技术成正比。谈到技术就不得不说到人才,中国普及义务教育,人口素质普遍提升,但印度长期奉行精英教育,使其国内劳动力素质两极分化严重,通常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努力寻求国外的工作,不愿意留在印度的制造业。

  与印度有过商业往来的都会有同感,印度人喜欢请假,时间观念差,而且说好的事情说变就变。工作态度散漫也是硬伤,印度工人的工作为8小时制,但真正工作时间可能只有2至3个小时,所以经常不能按时出货。

  人口素质低直接导致工作效率低,印度工厂的纪律不严谨,不重视产品质量,如果你对他们进行正确的生产指导,最后只会无语的发现没几个人遵照指示改进。综上不难理解,印度工厂没办法生产所有产品,很多制造商只能依靠进口零件,让廉价的劳动力进行组装,生产成本自然就变高了。

  除了劳动力有问题,印度的基础设施落后也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电力严重短缺导致工厂经常停电,工厂必须自己配备发电机、稳压器。另外,印度公路体系陈旧,原料、产品运输成本被迫提高。如果印度要真正摆脱中国货,恐怕要走的路还很长。

  印度人发出感叹:必须坐下来和谈

  近年来,印度经济一直处于下滑状态,为了挽救国内危机,莫迪制定了万亿基建计划,试图通过完善基建来推动印度经济增长,但是很多项目都非常依赖中国,比如这次的地铁三号线项目,其中有8个隧道的相关设备都是中国企业包揽的,因此孟买公路隧道绝对不是唯一受影响的项目,国内其他的基建项目肯定也会受到莫迪对外政策的影响,这意味着莫迪的万亿项目很可能会面临破灭的风险。

  这一切的原因都要归结到印度本身,要不是印军一直在边境挑衅,也不会让国内的基建项目面临停工状态,不过政府似乎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隧道项目停工后,反而在对外政策上变本加厉,这让万亿基建项目复苏的可能性被大大减小,如果不靠外部帮助,仅靠内部的话,印度也无法完成基建项目,现在国内疫情肆虐,感染人数已突破484万,超越巴西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疫区,越来越严重的疫情使得流入外国的资本和技术正在持续减少,同时也无法靠外出消费带动经济增长,如果情况得不到好转,那么印度的基建项目就会面临被扼杀的风险。

  对印度而言,无论是在机械领域,还是工程承包都非常依赖中国,这是由印度的现状决定的,与国外脱钩,想要自力更生并没有那么容易,如果莫迪再继续执迷不悟,就会使印度面临更大的危机。

  经济“失速”、伸手“借钱”,印度再调整,投资基建,效仿中国?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在今年全球各个国家的经济都在面临着考验,有的国家已经成功地走了出来,比如说我们国家。因为对于疫情的重视程度很高,所以处理得也相当的及时,可以看作是这次疫情的处理的“标杆”。所以我们国家的GDP在二季度就已经成功的转正了,但是有的国家因为疫情还没有处理好,所以经济的“重启键”也一直没能按下,就算是强制“重启”了,后果也是很严重的。

标题回顾:印度陷羽毛球荒的原因 印度羽毛球国家队遭遇严重打击
Copyright 2012-2019 www.dubaokan.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63272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