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Ⅰ号”:沉睡海底八百余载的“古典繁华”

时间:2020-06-05 14:32:52 编辑:小读报刊 来源:网络整理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在广东阳江海陵岛拍摄的“南海I号”船体上嵌入的瓷器(5月12日摄)。

 

  “船上发现了很多钱币,古代流入东南亚的中国钱币以宋钱最多,固然是因为当时经济发达、海外贸易繁荣,宋钱制作精美也是重要原因。”李庆新说,当时中国钱币在东南亚乃至印度洋一些国家和地区充当了国际贸易通用货币的角色。由于大量中国铜钱进入国际贸易,还曾引发过宋朝“钱荒”。

  

在广东阳江海陵岛的“南海I号”发掘现场清理出的古钱币(5月12日摄)。

 

  尽管贸易发达、商品丰富,重农抑商的古代还是鲜有对于商业的记载,古代商人在船上如何生活,今人很难从史料中得知。“‘南海Ⅰ号’为我们提供了很鲜活的资料,通过实物我们能研究它航行的目的地、船员和商贩构成,也能对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文明交流进行更深入的了解。”魏峻说,“南海Ⅰ号”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等考古资料进一步发布后,才能将船上的秘密慢慢揭开。

  除了揭秘“南海Ⅰ号”背后的故事,魏峻认为,历史的积淀为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和当今“一带一路”建设打下了很好的基础。通过“南海Ⅰ号”,我们能够更加深入了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

  透过“南海Ⅰ号”,我们能看到千百年来海上丝绸之路上来来往往的船只折射出的繁荣景象。“传统的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东西方沿海各国物资交换的通道,也是文化交流的纽带。”李庆新说,在历史长河中,海上丝绸之路的基调是和平交往、互利共赢的,它的发展促进了东西方沿海、沿线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贸易往来、文明互鉴。

  “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个文化资源。‘南海Ⅰ号’揭开的历史记忆,能够启迪我们与现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形成良好互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助力。”魏峻说。

  

标题回顾:“南海Ⅰ号”:沉睡海底八百余载的“古典繁华”
Copyright 2012-2019 www.dubaokan.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63272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