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月初,百度贴吧“武汉大学吧”一篇名为“对不起,我们被扫地出门了——写给武汉大学同学们的一封道歉信”的帖子引发关注。帖子写道,“学校某些部门要求我们把业务承包给一家刚刚进校的第三方公司,叫停了我们许多网点的业务,现只能在学校西门摆点派件,勉强维持。”
记者了解到,目前武大快递服务中心整合的快递公司中,仍有“两通一达”(申通、中通、韵达)拒绝入驻。申通武大网点负责人表示,每个快件他本来能赚1元左右,与近邻宝合作将被分走0.6元,而“分拣和拉货的费用还是我们承担”。
《中国校园快递行业发展报告(2018)》显示,位于学校、医院附近的快递公司网点的二次投递率高达20%左右,给快递企业平添不少成本。
省高校后勤管理研究会秘书长、武汉大学后勤服务集团总经理李熠说,高校快递经营许可等问题,法律规范是空白,政府部门应通过立法来解决。
无独有偶,去年6月20日,华中农大后勤集团一天内清理了1000平方米的校内快递一条街,将大部分快递整合到校内快递服务中心站点,靠货架自提加快递柜的方式派给学生,结束了近10年的“散乱差”状态。
经营属性还是公益属性
据丰巢智能柜武汉地区负责人王进介绍,一件快递从转运中心配送到买家,直营网点可赚0.8元到1.2元,直接配送,钱就是自己的;找代理点分派,每件分出0.5元到0.6元;使用快递柜,每件付出0.3元到0.6元。快递企业在高校业务量大,竞争激烈,高峰期还竞相降价占有市场,利润微薄。
据了解,目前国内高校快递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将快递服务当做经营性质,房租非常高,企业勉强维持经营;还有一种,是以江苏的江南大学为代表的公益性质服务站,学校提供场地,只收水电费,企业做好服务。
根据《省教育厅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管理办法》,如定性为经营,学校房屋等国有资产要出租出借,必须要评估、备案,否则就是违纪违规。2016年9月,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探索成立校内快递综合服务中心,因没有评估,去年被有关部门责令终止合同,重新招标。该校后勤集团副主任刘文韬介绍,筹备新一轮招标的过程中,校方谨慎了很多。
李熠认为,尽管目前没有文件明确快递服务的性质,但除了上课、吃饭、住宿、社交外,购物是师生的刚需,应该明确为公益服务项目。学校应将快递服务视作后勤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起主体管理责任。进行业态提升,必须制定严格的可操作标准。“首先,坚持安全放在第一位,做到实名认证、开箱验货等规范;第二,要绿色环保,发挥高校引领社会的特质;第三,服务人员必须有一定素质。校内快递服务主管部门,对照标准严格考核,考核不合格不续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