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桃花满地www1000_电棒在花蕊中搅动_女儿小脚踩住我的命根漫画
高校禁非合作快递车进入。北京时间六月十日消息,在河南郑州的八号当天,没有和大学有合作关系的话,快递车辆是无法进入校园内拉快递的,毕业生们普遍认为快递费用贵。
寄其他快递需自己把包裹搬到校外,吐槽快递被垄断。学校保卫科回应这是学校规定。
学校门卫介绍,该规定是今年毕业季刚执行的,如果私下放一个非合作快递车进去,要被扣3天工资。学校内能快递的地点包括圆通、申通和顺丰快递等。学校的这种做法引起了学生的吐槽,部分学生对学校此行为表示十分不满,并表示快递被学校垄断了。虽然这样一来可以方便管理学生的快递,物品丢失安全问题也更安全一些,但是一家垄断之后价格和服务态度上难免会引起学生的不满。
相关阅读
高校快递:“爆仓”的阵痛
年轻人引领数字消费,高校快递“爆仓”,取件排队人潮涌动。
作为全国高校学生人数最多的城市,武汉高校快件量呈几何式增长。武汉大学、华中科大2017年以来,快件月均30万件,中南民大2017年月快件量7万件、2018年达11万件。
数十家快递公司通过设置临时点、租门面建网点、引进快递柜无人机等智能手段,布局高校内外,高校快递经营进入“春秋战国”状态。
快递带来便利的同时,对校园管理造成挑战。如何既保证校园的秩序与安全,又能让快递真正“快”起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日前对武汉多所高校进行了调查。
新旧业态碰撞中共存
面对迅猛发展的快递业,武汉高校经历了一个由措手不及到主动探索的管理历程。
2014年以前,高校快递收寄主要靠在校内外路边摆地摊,设置临时流动点。有些学校快递车辆出入无限制,给校园带来很大交通、治安隐患;有些学校挂起了“免战牌”,拒绝快递进校,如中南民大、湖北警官学院等校,学生隔着围栏取件。
2014年至2016年,靠租用门面或搭建简易房建立的校内快递网点逐渐增多。华中农大20多家网点,其中16家集中在荟园区人行道主干道上,私自搭建的帐篷1000平方米,号称“快递一条街”,高峰时段,人流涌动、交通堵塞,大学的优雅和宁静都被破坏了。
去年“双12”过后,武汉理工大学生小陈从上午8点起,跑遍校园花了半天时间才取到4个包裹。他说,学校有30多个快递点,不同网点营业时间不一。
2017年以来,部分高校引入第三方平台,成立快递服务中心,采用货架自提+智能快递柜模式。武汉大学快递服务中心去年10月8日与近邻宝公司合作,学校提供场地,企业自建房屋及支付一年5万元的管理费。运行以来,校方称超过六成快件得以整合。
华中农大依托菜鸟驿站打造了快递服务中心站点。货架的优势是自提取货灵活、成本低,智能柜的优势在于不间断工作,解决配送时间差。“校园快递数量是波浪形的,‘双11’‘双12’期间多,需要尽快去库存,寒暑假骤减,需要灵活配置。”
目前,各高校快递管理模式不一,有的是两种模式并存,有的是三种模式的组合。武汉市快递协会秘书长张玉和表示,快递平台越来越多,无论从行业提升还是校园安全角度考虑,业态整合都将越来越频繁。
经营许可需立法规范
业态整合的硬骨头在哪里?不少高校后勤集团负责人表示,久居校园的网点负责人,有些是教职工家属或亲朋好友,有些则买断了经营权,或者签了长租门面合同,业态整合可能会打破这一群体的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