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推行长者饭堂 全市长者饭堂共有952个

时间:2018-04-10 14:22:41 编辑:小读报刊 来源:网络整理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2017年,广州投入10919万元统筹推进中央财政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和广州市“3+×”创新试点,重点构建全覆盖的社会化“大配餐”服务体系,主要用于长者饭堂建设装修、设施设备购置等项目。

  截至今年3月底,全市共有长者饭堂952个,100%覆盖街镇、村居,惠及160余万长者,基本形成“市中心城区10-15分钟、外围城区20-25分钟”的全覆盖服务网络。

  不仅解决吃饭问题

  长者饭堂是广州探索社区居家养老的切入点。2016年,广州市民政局曾向1025名长者开展入户调查,发现居家长者的助餐服务需求位居首位。而长者倾向于选择有政府背景、餐费便宜、按次计算、提供多种就餐方式和点餐方式的助餐服务。

  “助餐服务不仅是解决长者的吃饭问题。”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负责人说,可自理的长者可到饭堂、配送点等取餐、就餐,增加运动量之余也增加与人交流的机会。不可自理的长者则由服务人员或志愿者配送到家,有任何情况也可及时反馈。

  助餐服务也在一定程度上活化了日托中心等场所。

  以天河区为例,依托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提供老年大学堂、社区长者饭堂以及日间托老中心服务。天河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副主任唐明珠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老年大学堂去年共开展超过60个课程,课程内容涵盖歌舞艺术、文学艺术、体育健身、智能应用四大板块,服务人次达11460人。另外,中心还为区内日间需要照料的长者提供包括个人照顾、保健康复、膳食及各项社交康乐活动等服务。

  有政协委员提出,当运作成熟时,鼓励服务向精细化、营养化、科学化转变。也有机构认为,当提高精细化服务时,整体运营成本也会提升,开销难以平衡。

  “以营养午餐为例,中心曾将项目外包给有资质的厨师团队,但难以直接监管到各项细节,最终改为自行聘请厨师。”朱庆业说,结合营养师、中医师的意见来搭配餐单,这些看得见的人力成本导致午餐整体成本偏高。加上企业再让利,如要维持这样的服务,担心难以平衡开销。

  “目前相当多的居家服务都靠‘政府买服务’来支撑。但是,一项社会服务如果不找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方式,可持续就会成问题。”唐钧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长者权益保障法》提出要“建立和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从长期照护服务的角度看,按照国际经验,居家服务、社区服务和机构服务应该是功能耦合的有机整体,才能充分发挥“1+1>2”的整体效应。

  推动服务转型升级

  运行近两年,“大配餐”服务体系已不断拓展多层次服务内涵,持续强化多支撑服务载体,基本形成多主体服务格局。

  目前,全市共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综合平台164个,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24个,星光老年之家1460个,农村长者活动站点1144个,日间托老机构170个,五保互助安居点136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100%。其中,在全市164个居家养老服务综合平台中,135个由社会力量运营,占82.3%;全市长者饭堂由社会力量运营的占比85%,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连锁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态势更加明显。

  量提上来后,广州要着眼于质。为此,以“大配餐”服务为例,广州市民政局印发实施了《优化城乡养老助餐配餐服务网络提升助餐配餐服务水平工作方案》,推动服务转型升级。

  “首先要优化服务网络,提升配餐质量。”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负责人说,下一步将调整优化选址、适当增加服务网点密度、提高长者饭堂供给能力。同时规范运营管理,确保食品安全。

  另一方面则是将优化服务流程,拓展服务内涵。具体来说,广州将完善市居家养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助餐配餐服务功能,开发移动服务APP,提供多元化服务手段。同时将搭建交流、志愿服务平台,将助餐配餐服务与志愿服务、上门探访、家庭医生等有机结合,做好医养结合。

标题回顾:广州推行长者饭堂 全市长者饭堂共有952个
Copyright 2012-2019 www.dubaokan.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63272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