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一公教授在国内的科研屡有突破,近期主要聚焦剪接体。2015年,Science杂志背靠背发表他两篇重要论文,报道高分辨率的剪接体三维结构和剪接体对前体信使RNA执行剪接的工作机理,引起广泛关注。
施一公教授初期的海归生涯并不顺利。2010年,他与北京大学教授饶毅联名在Science杂志发表题为《中国的科研文化》一文,对中国科研体制,尤其是经费分配提出批评,指出这些问题阻碍了中国的创新步伐。一年后,施一公落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评选,引发争议。两年之后的2013年,他先后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此后一帆风顺,荣获一系列荣誉和奖励,包括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求是杰出科学家奖,以及中国民间的未来科学奖。
清华大学是中国顶尖的高等院校,在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2017年9月公布的2018年“世界大学排名”中,清华大学位居第30名,是排名仅次于北京大学的中国高校。在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发布的最新《2016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中,清华大学的年度科技经费高达50.79亿元,排名全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