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家主流媒体1月9日晚报道,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教授近日已经请求辞去清华大学副校长职务,距离他2008年海归清华,恰好十年!根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此消息已经得到施一公教授本人证实。据称,施一公将保留清华大学教授职位,全力投入西湖大学的筹建工作,“脚踏两只船”也不符合他一贯的做事风格。
正在筹备中的西湖大学,其前身是西湖高等研究院,2015年由施一公、饶毅、潘建伟、钱颖一等10人发起成立,施一公担任院长。2017年3月,西湖研究院招收了第一批博士生,浙江省政府正式批复成立西湖大学(筹)。
去年12月7日,根据施一公在《浙商》年会上的发言,西湖大学将于2018年正式成立,定位为:“小而精、高起点和研究型、有限学科:聚焦科学技术”。目前,位于杭州云栖小镇的西湖大学校园建设工作已进入快车道,首期约30万平方米的校舍将于2020年底前完成。西湖大学将于今年进行公示。
施一公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担任清华大学副校长,既是对母校的不负责任,也不利于他为西湖大学的教职团队做出榜样。同时,他非常感谢清华大学多年以来对他的培养、支持与关怀。有分析人士认为,对施一公离开体制不必过度解读,这是人才的正常流动。
施一公对于中国的教育一直有着他自己的看法,曾在《教育之窗》发文称,办大学不该以就业为目的,研究型大学是培养才人的地方,科技的进步才能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原动力。
据澎湃新闻报道,一个月前,施一公在杭州的公开演讲中放出“豪言”:到2019年年底,西湖大学师资规模将超过拥有2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洛克菲勒大学,教师科研水平很可能成为中国之最;5年后,教师科研水平比肩东京大学、清华、北大等知名学府,成为亚洲一流;15年后,在各项指标上和加州理工大学媲美,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好的大学之一。
施一公同时透露,按照规划西湖大学将于2018年正式成立,位于云栖小镇的西湖大学校园建设工作已进入快车道,首期约30万平方米的校舍将于2020年底前完成。
施一公于1967年出生于河南省郑州市,1987年保送入清华大学生物系,1995年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8年至2008年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十年,回国前是普林斯顿大学的Warner-Lambert/Parke-Davis讲席教授。他2008年全职回到清华担任生命科学学院院长,2015年出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在他的治下,清华生科院有了长足进步,在结构生物学领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