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比较于农业文明,游牧民族有更多的兽皮,在那个年代,其实兽皮是一种很方便的衣服制作材料,不防寒性能好,而且可塑性好,即便是怎么弯折,相对来说还是可以接受,并没有麻布那样粗糙,而且省略了麻布的编织过程,制作方便简易,也正因为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也让我们看到,尽管胡服在观赏性上,并没有中原地区的服饰,那样好看华丽,但是要比起舒适度上,实用性上,游牧民族的胡服,还是占据一定优势的。
搞清楚了这个问题,你知道我国古人为什么长期习惯跪坐吗?
实际上就是因为没有裤子惹的祸,中原地区,由于在衣服制作过程中,首先要将麻丝,制作成大块的麻布丝绸,复杂的纺织工序,自然也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当时这样制作的麻布或者是丝绸,并不方便精细化加工,简而言之就是细节处理不到位,尤其是像今天的贴身衣物一样,很难做到如此得体而且舒适。
所以别看古人穿衣服一般都是拖到地下,里三层,外三层,多得不得了,但是却很难做到紧密贴合身体的地步,尤其是今天的紧身衣之类的,古代的技术要求基本达不到,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肚兜亵衣之类的,我们看起来也仅仅是简单的布片缝合。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生产力低下,能够有衣服穿就不错了,只能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做到舒服美观得体!
再加之由于我国古代,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制约,坦露大面积皮肤,在公开场合显然是不太合适的,所以衣服制作尽可能长,短不到哪里去!
三、别无他故,就是符合那个时代的特定产物!
以上原因,仅仅是解释了受制于制作材料,生产效率,成衣制作困难,为了方便,提高衣物御寒属性,符合那个时代传统的思想观念,衣服会尽可能长的问题,但是,这并非这个问题的全部!
实际上我们只要看过古装电视剧,就不难发现,其实古人穿衣服还是挺有讲究的,也并不是所有的古人都会穿长衫大褂,咱们暂且不论比较远的朝代,就拿我们熟知的明清时期,就很能够说明问题!
首先古人穿衣讲究身份,一个人身份地位高低直接体现在衣服上,不然也不会有人靠衣装马靠鞍的说法。
比如皇帝贵为九五之尊,服装色彩以金色黄色为主色调,上面的图案自然也是以华夏民族龙图腾为主要图案,别的细节暂且不论,就说龙袍长不长,大不大就完事了?实际上说到这里也不难发现,其实尽管龙袍也长,但是远没有达到拖地布那样的标准。
实际上,古人衣服拖到地面,一般以女性居多,男性基本都是沒过脚面,很少见耷拉到地上,除非是尺寸不合适,女性就不一样了,本来我国中原地区就是以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为主,所以也就决定了,女性一般不会从事过重的农业劳动,而且古代女性承担的生育任务很重,所以在家的时间居多,自然衣服长就长点,没什么大不了的。
更为关键的是,古代女子特定时期会有裹脚的习惯,而且在传统印象中,女子无才便是德,基本上不会有太多的机会出门抛头露面,除非是家中男子,顶梁柱发生了变故与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