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公元前229年的时候,虽然在此之前王翦曾带领士兵去攻打过赵国,但是没有把赵国给真正消灭了,于是在这一年,秦王就派他去灭了赵国。王翦从郡上出兵,到了井陉这个地方,跟杨端和的军队起到相互呼应的作用。待士兵们养精蓄锐,就一举攻破赵国。原本以为这场战争很快就能结束,没想到的就是遇到了赵国的将军,这名将军可不是一般的将军,而是名将李牧。双方在赵国境内对峙了一年多的时间,谁也没有优势。王翦为了打破这个僵局,就采用了反间计,让赵王把自己手下大将给除掉,只要李牧一死,赵国对于他来说只是一块肥肉。
没过多久,王翦率军就接连大败赵军,把赵国的主将赵葱的脑袋砍了下来。把赵国的土地收复之后,纳入为秦国的一个群。过了两年,发生了一起震惊世界的刺杀事件,那就是荆轲刺秦王,虽然秦王没事,但是他大怒,派王翦立马去攻打燕国。于是,王翦率军攻破了燕国的首都,逼迫燕王逃亡到辽东,可以说燕国也已经是名存实亡了。他灭的第三个国家,那就是楚国,楚国就是在他儿子的合力喜爱所灭。虽然楚将项燕拼死的抵抗,但奈何实力过于悬殊,只能是战死沙场。王翦的一生战争无数,但都是智取,没有过多的损耗秦军实力,对于秦国来说是福音。
在王翦回归之后,他就跟自己的子孙们说:“我们家已经有三个人为将,倘若在多几个,那么大王就会怀疑,我们离死不远了。”他希望自己的孙子王离不要参军,但是王离还是当上了将军,最终被项羽俘虏。王翦的晚年,并没有因为他的赫赫战功而功高盖主,那是因为他懂得做人,善于抓住时机,揣测出秦王的心思,把跟他的关系处理的非常巧妙。最终秦王赐予他万亩良田,让他告老还乡。王翦最终的死,只是老死在家乡。
2、李牧不死赵国不灭是真的吗
李牧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员大将,王翦则是身在秦国,而且两人还都是“战国四名将”其中之一。只不过,李牧最终是死在了王翦的计谋中,却也可以说,是死在了赵国国君的手里。就像后人所说,灭六国者六国也,如果不是六国自己或多或少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秦国如何能够把六个国家一个一个击溃?那么,不妨设想一下,假如李牧并没有死,他与王翦谁输谁赢?李牧又是不是能够阻挡住秦国统一天下的脚步呢?
先看李牧的战场表现。
李牧最先小试牛刀是在赵国北部与匈奴作战时,把李牧打的哭爹叫娘的。更重要的是他打造了一支数成的骑兵队伍,这是战国时期是绝无仅有的,包括秦国也没有;至于大秦帝国中吹嘘的秦国骑兵实际上都是在吹牛。一则汉之前,中国大地上的马质量太差,不能担当战马,二来没有马镫,根本不可能有十万以上的骑兵存在。而李牧的骑兵却是货真价实的。
公元前235年,李牧击败秦国大将恒奇,歼秦军十万,为秦国在战国时代遭受的最惨重损失。传回国内,秦国震动。
公元前232年,李牧再次以各个击破战术,击败秦将李信和蒙骜的两路秦军入侵,为赵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对秦作战的胜利。多年间,王翦之外(白起已死)的秦国名将,他几乎独自打了个遍,终未逢敌手,秦王嬴政的统一大业面前,李牧,仿佛就是一条越不过的长城。
公元前229年,赵国发生百年一遇的大地震,秦军再次攻赵,这次下了狠心,调王翦。两位不世出的名将,终于有了交手的机会。
秦国发动几十万大军分两路向赵国杀来,而赵国还没有从长平之战的阴影中走出来,难以组建庞大的军团来应战,加上刚经受灾情,人心离散。
然而名将就是名将,李牧制定了北守南攻的策略,对北部王翦以固守为主,集中仅有的精锐骑兵,猛烈打击杨端的军队。就这样也打成了平手,成功地守住了赵国的边境。最后却因秦国的离间计,李牧被赵王下令杀害。从此,李牧死,赵国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