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子圉到了秦国,秦公待他不错,还把同宗之女怀嬴嫁给了他,两国的联姻关系可以说又进了一步。至此,秦晋之间的关系得以缓和,两国好多年没有发生战争。
2、秦国和晋国的关系要是能一直这样也挺好,但这个太子圉跟他父亲夷吾一样,也不怎么靠谱。
秦穆公二十二年,夷吾病重。太子圉怕自己不在晋国到时候当不上国君,连招呼都没打一声就抛妻弃子跑回了晋国。秦穆公真是对这对父子失望到了极点。次年,晋惠公夷吾去世,太子圉顺利即位,史称晋怀公。
秦穆公哪能让晋君的位子坐安稳了,他决定从楚国接回另一个小舅子——在外流亡了19年的重耳。重耳为人贤明,自从夷吾把晋国搞得乌烟瘴气之后,重耳就成了晋人众望所归的国君,可惜他一直被夷吾追杀在外流亡,不能回国。秦穆公接重耳入秦的目的只有一个,帮助他回到晋国,替代晋怀公的国君之位。
不过在此之前,秦穆公按照自己的风格,又给重耳配了5个同宗女子,其中就包括晋怀公没有带走的妻子怀嬴。一开始重耳是拒绝的,“我拿你当姐夫,你却想当我爸爸?”,更过分的是,这其中还有自己的侄媳妇。可是形势在这摆着,寄人篱下不想顺从也不行啊!就这样,重耳成了秦穆公的小舅子兼姑爷……
既然关系都这么复……亲近了,那什么都好说。秦穆公二十四年,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到了晋国,并顺利即位,史称晋文公。嫁了5个秦国女子,帮助两位晋国国君回国即位,秦穆公这么费心的联合晋国图的什么?两个字:关系。
春秋时期,一个诸侯国的结盟国家越多,他们的生存环境也就越安全。尤其是两个实力大国之间的关系更为重要。一旦大国之间发生战争,为了取得战果,双方投入的兵力会更多,消耗就会越大,胜率难测。所以当年齐桓公率八国大军压境楚国,双方都不愿轻易交锋,就是因为谁都不想承担战争失败带来的损失。
再看秦晋两国。当时的晋国在晋献公的努力下实力大增,势头正旺,俨然成了中原大国,人人忌惮。秦晋两国距离那么近,如果两国的外交关系紧张,势必对双方造成极大的影响,这是秦穆公不愿看到的。所以对秦国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和晋国搞好关系,同时大力发展自身实力,成为下一个中原霸主。
万万没想到,还没等秦国发展起来,他一手扶持的晋文公抢先一步称霸。晋文公回国五年后便登上了霸主之位,其速度之快令所有人讶异,秦穆公也没有想到。但这就是命,无论如何都得接受,不管怎么说,至少两国的关系还不错。
3、秦晋之好其实没那么好秦穆公三十二年,晋文公去世,穆公觉得自己的机会终于来了。恰好此时有人卖情报给秦穆公,愿作为内应请秦国讨伐郑国。秦国大臣认为消息未必可靠,且此去路途遥远,需途径晋国,一旦失败被晋国伏击将损失很大。在秦穆公看来,晋国现在正在扶丧,不会兴兵阻拦,况且向东发展一直是自己多年的愿望,怎么能轻易放弃,于是出兵伐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