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诸侯国强大到一定程度后,周天子直接就沦为摆设,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频率越来越高,战争烈度越来越大,"质子"也就出现得愈发频繁。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期不同于早前的单方面派"质子",往往是双方互派"质子",因为各诸侯国之间的信任基础更显薄弱了,单靠盟誓,或者单方面派"质子",都很难维持双方的关系。
久而久之,就算是强国打败了弱国,一旦双方达成和议,强国也会给弱国派出"质子"。一般情况下,各诸侯国为了增加"质子"的筹码,会让太子出质,但是强势的一方往往只会给弱势的一方派出地位一般的王子、王孙。
3、母亲不得宠秦昭王在位时间长达五十六年,而当时的各种条件都比较落后,人们的平均寿命比较短,很多人的寿命都没有他在位的时间长,其中包括他的长子。秦昭王在位早期依然沿用其父定下的"远交近攻"之国策,主动与距离较远的燕、齐等国搞好关系,然后蚕食邻近的赵、韩、魏和楚国之地,就连他自己曾经也被其父派到燕国当"质子"。
待到秦国成为巨无霸后,六国在秦国眼里就没有了远近之分,都是一视同仁,都能够"战",也都能够"和"。当时关东六国中最强的是楚国,楚国多次组织合纵来对抗秦国。秦昭王为了削弱楚国和瓦解合纵联盟,就把自己的长子(史书中的悼太子)和次子赢柱(赢异人的父亲)分别派到魏国和赵国当"质子"。
据史书所载,秦昭王就两个儿子,悼太子还病逝在了魏国,那么次子赢柱就不能再留在赵国了。毕竟楚国已然趴下,赵国就成为了秦国的最强敌手,二者之间必然会是龙争虎斗的局面,一旦赵国拿赢柱开刀,秦昭王就会很被动。
然而,秦国当时一心图谋韩国的上党地区,如果贸然召回赢柱的话,必然会引起赵国的不满,届时赵国出兵援韩,秦国也会很被动。故而,秦昭王就决定从赢柱诸子之中挑选"质子"。赢异人因为其母不得宠,朝中也没有支持者,就成功入选了。要知道秦赵之间即将开启大战模式,这个时候到赵国当"质子",绝对不是一件好差事。
4、奇货可居韩国深知秦国对上党地区觊觎已久,也知道单凭韩国之力,是断难在秦国兵锋之下保住上党的,弄不好还会有亡国之虞。韩国就来了一招"祸水东引",将上党地区送给了赵国。虽然赵国上下也有不少人能够看出韩国的心思,但是更多的人都难以拒绝这块到手的"肥肉"。
秦国本就对赵国有些忌惮,现在韩赵之间还来了这么一出,秦国哪里能忍得住?果不其然,秦国大军针对上党地区对赵国发动了"长平之战"。身为"质子"的赢异人在赵国可谓是难过的很,赵国君臣把对秦国的怨恨都发泄在了他身上。
天可怜见,让异人遇到了吕不韦,吕不韦出身富商家庭,一心想光耀门楣,就决定帮助落魄的异人登上秦国的王位。吕不韦一方面花费巨金资助异人拓展人脉,一方面亲身到秦国游说深受赢柱宠爱的华阳夫人,让异人由"配角"成功地变成了"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