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太子太保”的行政级别来看,应该大致类似于现今政协或者人大的副职。
作为“太子太保”的副职,“太子少保”也为荣誉官职,一般作为总督或者立有战功之武将的加衔、兼衔或者死后追授的形式存在。“太子少保”的品秩为正二品,形成级别为副国级,基本类似于现今的总工会主席或者国务委员、中央委员。
随着中央集权的逐步发展,清朝时期正一品的“内阁大学士”也逐渐沦落为虚职官员,手中权力逐渐降低;就连从一品官员中,也仅有“六部尚书”具备一定实权,还必须直接向皇帝负责。
如此背景下,沿袭前明旧制创设的官职体系便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虚衔官职,除了“三公”、“三孤”、“三师”和“三少”外,魏晋之前的实权官职——“光禄大夫”、“建威将军”等也彻底成为加衔或者褒赠之官职,仅为确定级别,再无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