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知识青年如果都不返城的话会怎么样

时间:2020-11-10 16:48:11 编辑:小读报刊 来源:网络整理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打破蒋介石对延安的经济封锁,毛主席发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延安迅速掀起了大生产运动的高潮。

  359旅也开进南泥湾,开展了大生产运动。经过三年的苦战,一举把南泥湾变成了“小江南”,解决了延安的吃饭问题。

  一、当年知青为什么要上山下乡?

  1966年,文革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最早从校园内发动,所有的大中小学学生停课闹革命,高中、大学停止招生。高中停招五年,一直到1971年恢复招生,1973年恢复考试招生,大学1977年恢复考试招生。从1966年到1970年,高中和大学都没有招生,城市累积了几千万初高中毕业的青少年。这几千万青少年当时的处境是:上学不招生,工作年龄太小,所以,给城市稳定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那么,如果不安排好几千万青少年,城市肯定会出大问题,但如何安排这几千万青少年,就成了当时国家领导人最大的难题。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毛主席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伟大号召,说“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哪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所以,从这个角度讲,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也是当时的一种权宜之计。文革结束后,从1979年开始,国家出台政策,知青开始陆续返城。最终,少数和农村人结了婚并有了孩子的知青永远留在了农村,成为真正的农民。

  二、知青如果不返城,现在的农村该是啥样子?

  不可否认,这几千万知青上山下乡,在农村和农民一样亲自参加劳动、挣工分,分粮食,分红,生活很苦,而且还要经受远离父母家人的心理上的痛苦。但也的确得到了吃苦耐劳的锻炼,了解到农民的疾苦,懂得了粮食的来之不易,在改革开放后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很多成为领导干部。

  然而,要彻底改变农村面貌,靠几千万知青肯定是不行的。这些知青,表面上是“知识青年”,但除了高中毕业生外,大多数是初中毕业,而且正好是文革种停课闹革命期间上的初中,基本上没学到什么知识,让他们改变农村知识面貌,力量也非常有限。另外,农村本来就穷,农民人均土地奔爱就少,农民种地自己都吃不饱,加上几千万知青,只能加重农民的负担。说一句心里话,大多数知青没有扎根农村一辈子的想法,从后来托关系走后门回城的事实印证了这一点。如果他们不返城,大多数也和现在的农民工一样,到生他们养他们的城里打工。

  总之,当年几千万知青上山下乡是处于国情的原因,如果不是改革开放,即便几千万知青不返城,现在的农村还是现在的样子。

标题回顾:为什么有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知识青年如果都不返城的话会怎么样
Copyright 2012-2019 www.dubaokan.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63272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