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昶表面上对皇帝朱元璋忠诚忠心,内心里却怀有阴谋诡计。
对于朱元璋安排的任务,张昶总是很快处理好,从来没有耽搁。
对于元朝,张昶自认为亏欠很多,因为自己失节了,内心里总是闷闷不乐。
当听说元朝大将扩廓帖木儿仍然拥有非常强大的兵力、元朝大都还没有被明军攻破的时候,张昶竟然兴奋的不能自已。
张昶偷偷对身边的亲信说:我如果能够回到元朝,仍然可以获得大富大贵啊!
不仅回归元朝的野心仍然存在,张昶还在想方设法陷害朱元璋,他希望通过不露痕迹的手腕,将朱元璋至于万劫不复的死地。
张昶暗地里派人向朱元璋上书,用尽才华对朱元璋歌功颂德,同时,奉劝朱元璋“人生得意须尽欢”、千万不要辜负了美好岁月。
朱元璋阅读文章,感觉辞藻华丽、感情充沛,可是,从政治家的角度再来一看,觉得有些不对劲。
元朝还没有彻底灭亡,怎么能够贪图享福呢?
朱元璋把刘伯温召来,让他看看文章。
然后,朱元璋对刘伯温说:“张昶希望成为赵高啊!”
刘伯温说:“正如圣上高见,必须让上书的人死亡。”
朱元璋不想追查到底,但是,将上书的人狠狠训斥了一番,并且将上书焚烧了。
朱元璋再一次牢牢记住张昶的心怀鬼胎。
心思毕露、张昶被诛
朱元璋联想到秦二世就是因为暴政、就是因为享乐,导致国破家亡的。
越想越觉得张昶很像赵高,朱元璋便越发留意张昶的言行,特别注意搜集张昶的罪证。
两条阴谋诡计都没有被朱元璋采信,张昶便非常恐惧,并且表现的寝食不安。
当时元顺帝以为张昶已经死了,就重用他的儿子。元朝平章(官名)长寿丑的(人名)等人来到南京。
朱元璋有意试探张昶,故意留了一个漏洞,让张昶有机会接触长寿丑的。
张昶偷偷写了一封表书,打算委托长寿丑的带给元朝皇帝,并且写了一封信给自己儿子。
在南京期间,张昶与朱元璋的大臣杨宪、胡惟庸等人,关系相处很好。
张昶的上表还没来得及交给长寿丑的,张昶生病了、必须卧床休息。
杨宪前往探视张昶,很巧的一个机会,看见张昶写的上表、还有一封写给儿子的信;杨宪于是赶快上奏朱元璋。
朱元璋命令大都督府查究审问张昶,又在张昶睡觉的床板上发现八个大字:“身在江南,心思塞北”。
至此,朱元璋完全明白了,张昶之所以总是身穿旧衣服,目的是时时提醒自己是元朝的老臣,自己不能忘记元朝!
朱元璋本来爱惜人才,打算重用张昶的,发现张昶这么多罪行后,狠狠说了一句:“他决意反叛,绝对不可赦免!”
朱元璋想起来刘伯温讲过的话,觉得千真万确。
1367年6月,朱元璋下旨将参知政事张昶诛杀。
杀死张昶之后,朱元璋得出两条体会:
一、刑法本意是让人活得更好,并不是一定要杀人的。如果随便使用重刑杀人,那就会造成很多百姓蒙冤,所以,慎重、体恤,是用刑的根本。
二、对待老百姓一定要倍加爱惜;不能一味贪图自己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