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事变 卢沟桥事变是如何发生的

时间:2020-10-22 14:06:55 编辑:小读报刊 来源:网络整理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日军攻陷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当时的中国军队之所以打不过日军。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中国军队武器装备上的不统一,并不是说装备全都是落后的,而是说不统一,也就是不是配套的制式装备。因为当年各地军阀混战时形成了各自的武器装备体系,导致武器装备的种类不像是要上战场,倒是像要开博物馆一样。各种的枪弹,炮弹,零件之间都互不通用,有时候后方千辛万苦一路冒着敌机轰炸,拼死送到前线的子弹,不能用老式步枪发射。有枪有弹,却不能射击,依旧只能拿着步枪和日军拼刺刀肉搏,大批战士白白牺牲。

  第二个原因,中国军队的战术水平严重落后,之前的几十年军阀之间的内战往往水平有限,很多甚至是大洋开路,敌军就会一路倒戈。久而久之,导致了中国军队训练和作战水平都很低。说句不好听的话,哪怕和日本人用的一模一样的武器装备,国军的战术也一样打不过日本人。认真来说,日本人的战术水平也不高。其实只相当于欧洲一战后期的水平,但是面对的国军简直是一战前的水平。工事修不到位,战线的纵深也不足,很容易的就被日军渗透,突破,接着就是全线崩溃。林彪就曾经总结:中央军队守着挨打战术真糟糕透了。这种情况下,大规模溃败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三个原因,国军士兵普遍士气不足,因为一开始国军就没有充分开发士兵们的主观能动性,只是靠着军人的一腔热血,用人海填火海的打法来拼消耗,时代不同了,打仗早就不是靠盲目勇猛就能打赢的了。现代战争,比拼的是综合实力。中国的普通士兵,不论是身体素质,学历见识,营养水平,武器熟练度,训练水平都不如日军。加上国军里面大量的吃空饷,喝兵血,造成许多基层士兵空有报国的满腔热情,却也和那些抓来的壮丁一般。吃不饱,穿不暖,训练不足,弹药不足,作战之时,经常是长官自己跑路了,当兵的无人指挥也跟着跑。这样的军队如何能抵挡被武士道洗脑的狂热日军。

  (日本投降后,中国收复卢沟桥,这位国军小哥帅不帅?)

  整整8年的时间,中国人没有屈服于日寇的铁蹄下,中国军民不分前线和敌后,无时无刻的都在用实际行动打击着日军,消耗日本的国力。中国终究还是战胜了日本。赢得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但是,我们的代价是惨重的。整个抗日战争期间,有超过1000万中国平民死于战火,另有800万以上的平民死于逃难途中的饥荒和疫病。近一亿百姓沦为了难民。国军作战伤亡322万7926人、病亡42万2479人,总计损失365万多人。共军抗日部队人员损失共计58万。中国抗日战争的直接人口损失可累计估计数为2062万人,累计战争导致直接伤残人口,军民伤亡最低限为3480万人。我们用如此巨大的代价才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空前的灾难。我们绝对不能忘记这段历史,否则我就对不起那些死去的先烈们。这段国耻我们将永世不忘!

  他是卢沟桥事变的日军总指挥,打响了侵华战争第一枪;他是个极度残酷的司令官,逼迫自己的部下在没有后勤保证的情况下翻山越岭作战,结果导致5万多部下因饥饿而丧命;他为了推卸自己的责任,一口气撤了三位师团长,并在部下的葬礼上发放小册子为自己的罪行辩护......

  幸存下来的部下愤怒的称其为“鬼畜”,并为他作了一手歌:“牟田口阁下喜欢的东西:一是勋章、二是女人、三是新闻记者”。此人就是原日军第15军中将司令官牟田口廉也。

  从1936年开始,日军就不间断地向华北增兵。到1937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包围了北平。1937年6月起,华北局势愈发紧张危急,驻扎在北平丰台的日本华北驻屯军,更是频繁地在卢沟桥附近地区进行军事演习。

标题回顾:卢沟桥事变 卢沟桥事变是如何发生的
Copyright 2012-2019 www.dubaokan.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63272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