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终的结局大家都知道,刘邦接下了项羽所有的分封格局,垓下战胜项羽,建立大汉王朝。
项羽失败本质上是社会环境已经不允许再回到诸侯争雄的年代。
秦国灭亡后,项羽实质上已经是天下共主,但是他没要皇帝位置,他想的是能回到之前诸侯诸国的状态,从他的分封就能看出来,但这样的政策能不能行呢?
如果这样做能行的话,或者说这是民心所向的话,刘邦是拿不到天下的。这个时候的民心已经厌倦了诸国之间连年的战争。
项羽这样分封如果能成立,并且镇的住。可项羽死了之后呢,难道诸侯之间还能老老实实的相安无事,不可能的,还是会纷争不断,最终还是会有一个人来结束。所以说项羽是站在了潮流的对立面上。
反观古罗马,民众的基础就不是这样的,凯撒有一统罗马的愿望,但是普遍的民意却不同意,最后也没搞定。当然了这个民意需要从更久远的历史中才能找到。
春秋五霸的兴起并不是周王朝就想让诸侯长的那么大,能威胁自己的统治,而是面对北方夷狄的威胁,周王朝必须让北方的诸侯(齐国)成为牵头人来抵御夷狄的入侵,春秋五霸刚开始的几个都是北方的,最后是南方的,实际上当南方的成为牵头人的时候五霸的使命实质上已经到头了,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生产力的提高已经不需要这样的盟约了。但诸诸侯一家抵御夷狄这样的观念是深入人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