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张爱玲,中国四十年代大名鼎鼎青年女作家。张爱玲的一生令人唏嘘,7岁开始写小说,12岁就在校刊和杂志发表作品。张爱玲的著名小说《茉莉香片》《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让她声名远播。1955年开始,张爱玲远赴美国定居,生活就开始出现各种状况。都说张爱玲晚年悲剧穷困潦倒,事实又真的是如此吗?
张爱玲著名的语句“生命是一袭华美的旗袍,爬满了蚤子。”以为是一句调侃,没想到一语成谶,从1984年到1988年,张爱玲每个星期都搬家一次,原因就是躲避跳蚤。然而事实上,她所居住的生活环境不会出现虱子,拥有这样的负担,全是因为心理作用。为了躲避这样的负担,张爱玲会尽可能的丢弃一些身外之物,所用物品,都是一次性。
心理影响生理,因为用的东西都是一次性,吃的都是方便食品。张爱玲不做饭,也不爱到饭店吃饭,长期营养缺失下,她瘦的皮包骨头。社交上,张爱玲平时爱宅在家里,很少出门,出门就是购买大量一次性生活用品。长期以往,张爱玲离群索居,甚少见到外人,所以也就传出她晚景凄凉的故事。
事实上,除却长期不愿社交,张爱玲的晚年生活是非常富裕的。年少成名,又出版许多著名刊物,张爱玲每月都有固定收入以及稳定的版税,甚至在她死去之前,银行存款还有三十万美元。这样的生活,即便她不上班,也足以过的优渥。而之所以传出她晚年悲剧,更多还是因为她离群索居的生活。
用世人的眼光标准来审评张爱玲,似乎的确说得上无依无靠,生活凄凉。但用张爱玲自己的标准来评审自己,一切又都如张爱玲自己所想,称得上如愿以偿。甚至说每个人的一生都不会百分百发按照自己所想,而张爱玲已经做到了极致。所以用世俗的眼光来看待张爱玲,就略显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