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帮真的存在吗 青帮的创始人是谁

时间:2019-11-12 15:24:25 编辑:小读报刊 来源:网络整理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青帮在现在影视作品中经常会听到这个名字,这是以前的一个帮会的名字,也是现在的黑社会,但是这些都只是在影视作品中才会看到的,而且现在的影视作品主要是香港的电影中黑社会比较大,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多也是香港那边的,不知道青帮是不是真的存在呢?

  青帮真的存在吗?

  青帮在历史上是真的存在过的,而且青帮的历史非常的悠久,真正的起源是从清朝开始的,青帮之起源与演变于清帮早期组织乃是清代漕运(运输“皇粮”)水手的一种行会性秘密结社,约建于清雍正初年,为清王室沿运河护粮,被称为“安清”。通常所谓“青帮”,实为“清帮”之误。

  到了民国时期,清帮头目纷纷与帝国主义、新老军阀相勾结,各立门户,扩充势力,深入到社会各个角落,开设赌场、妓院,划地称霸,欺压良民,成为社会上的一股恶势力。

  著名的清帮头目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便是这股黑势力的臭名昭著的代表。相传有洪门中人翁某,钱某、潘某被清王朝收买叛变,把洪门反清复明之宗旨,改为安清保清,另立门户,成立安清帮。安清帮不再以“忠义"为本,而以混杂的僧道俗“十三祖”为供奉的偶像。他们把过去的兄弟相称,改为师徒相传。组织形式,以帮命名,例如北方常见的“嘉白帮”、“江淮四帮”、“嘉海卫帮”等。

  安清帮香堂分大小两种,大香堂供“十三祖”,有达摩、慧能、陆祖、罗祖……,以及创帮人翁、钱、潘等;小香堂只供翁、钱、潘三祖。安清帮的辈分,原定二十字,即“清静道德,文成佛法,仁论智慧,本来自信,元明兴礼。”到了清末,这二十个字用完,又添了“大通悟学”四字,即二十一辈至二十四辈。民国以后,帮中人又续添二十四个字,即:“万象依皈,戒律传实,化渡心回,普门开放,广照乾坤,带法修行。”在帮中称之为“前二十四代”、“后二十四代”。

  安清帮投靠清王朝以后,清廷责成安清帮护运军粮,从杭州运到通州,沿运河设码头官,分段护卫。洪门视青帮为叛徒,洪门有一谚语:“由青转洪,披红挂彩;由洪转青,抽筋剥皮。”由于长江航运原在洪门势力范围之内,所以洪门见安清帮护送的粮船就打,并曾杀害了不少安清帮的码头官。后来海运发达,粮食改由海道北运,运河失去作用,安清帮的经济基础发生变化,转而投向其他行业,如开设赌局、妓院、烟馆、戏院、戏班、澡堂、茶楼、饭庄、旅店等等,以至走私贩毒,贩卖人口,或为军阀、政客、资本家充当保镖,打手、刺客等。安清帮遂演变而为结交官府,坐地分赃的恶霸流氓集团。

  青帮的创始人是谁?

  青帮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帮会,清雍正四年(1726年)翁岩、钱坚及潘清三人所创。徒众昔皆以漕运为业,故称粮船帮。大江南北,入帮者颇众。青帮是清初以来流行最广、影响最深远的民间秘密结社之一。也是晚清民国时期民间三大帮会组织(青帮、洪门、哥老会)之一。

  青帮又称清帮、安清帮。传说最早渊源于明代的民间宗教罗教。最初分布于北直(今北京密云一带)、山东等地,后来沿运河发展到江苏、浙江、江西等地区。其门徒主要在运河沿岸各埠以运漕粮为业,又称粮船帮或粮帮。到1726年(清雍正四年),由翁雍、钱坚、潘清组织南北运河的船夫为清政府承办漕运,遂称清帮,又称潘门或潘家。其中又分为两派,一是主帮,由浙东温州、台州人组成;一为客帮,由皖北、江北人组成,又称巢湖帮。

标题回顾:青帮真的存在吗 青帮的创始人是谁
Copyright 2012-2019 www.dubaokan.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63272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