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本科毕业前补考 要把大学“严进宽出”的秩序彻底碾碎

时间:2019-10-17 15:30:06 编辑:小读报刊 来源:网络整理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社交媒体上,关于“教育部取消本科毕业前补考”的话题,触发广泛热议。据悉,日前,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文件要求,严把考试和毕业出口关。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综合应用笔试、口试、非标准答案考试等多种形式,科学确定课堂问答、学术论文、调研报告、作业测评、阶段性测试等过程考核比重。加强考试管理,严肃考试纪律,坚决取消毕业前补考等“清考”行为。

  简而言之,就是要把大学“严进宽出”的秩序,彻底碾碎,变成“严进严出”的细筛子。从根本上讲,这确实是件好事儿,也值得期待。但是,媒体在报道的过程中,还是挑最核心的改革“取消本科毕业前补考”进行评析。因为,所谓的“补考”,其实是高校为“学渣”专门留出的“复活环节”。

  也正因为如此,才导致很多“学渣”对于考试根本不在乎,久而久之,导致“上大学”变成“混大学”。坦白讲,就是能考上大学,就代表很大程度上“可以毕业”。甚至,只要不是“太心大”,考前“看一看”学霸的笔记,基本上也能过“及格线”,

  总之,这样的认知,多少年来,一直存在。无论是普通院校,还是重点院校,基本上都“差不多”。由此,也能理解,为何“大学生”会陷入普遍“贬值的困境”。并且,时常会有“名牌大学生毕业工资”比不上“民工”的嘲弄,这些“是是非非”的搬弄,虽然并不妥当,但是,却倒映出,“大学生”在社会中的基本印象。

  说到底,目前的“升学秩序”有公平的底色,却没有持续拔高的普遍性推力。这导致,擅长考试的学生,更容易赢得先机,获得更多上升的机会。至于,心理素质,考试能力较弱的学生,很容易被排挤和打击。然而,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考试能力”不能绝对性代表一个人的认知能力。

  于此,对于很多逆袭的例子而言,也容易发现,“成功者”并不一定全是“985”和“211”院校的学生。所以,也能理解,为何教育部会在学业考评制度中,加入“综合应用笔试”、“口试”、“非标准答案考试”等多种形式以及科学确定课堂问答、学术论文、调研报告、作业测评、阶段性测试等过程考核比重。总的来讲,就是要更全面的评价一个人的学识能力,而非只是“考试成绩”。并且,取消本科毕业前“补考”,也算是更直接地强调,大学不是“想混就能混”,不好好努力,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不得不承认,“上大学”从神圣时代,已经走向“普及时代”。这一点,如果复盘高考历史,以及当下的处境,似乎就能感受到。在很长一段时期,如果能顺利考入大学,无论是普通高校,还是名牌高校,都意味着“这辈子的饭碗”拿到手。

  然而,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化,只要愿意上学,大多数孩子都可以进入“大学校园”。而这样的趋势,导致名牌高校的门槛越来越高。当然,这对于整体的教育水平提高,是好事儿。但是,随着“宽进趋势”的加重,意味着普通高校的人才输出,会出现“低质化”。

  于此,“严出秩序”的形成,着实是有必要的。事实上,近些年来,这种呼声在民间,在企业中也很大。想必,教育界也在反思。因为,从“上大学”的“神圣时代”到“普及时代”,高校除却要有人才量的输出提升,更要有“真才实学”的根本性把关。要不然,久而久之,不仅大学生贬值,而且“读书无用论”又会渐起。

  目前来看,国内的教育,最严肃,最紧张,最拼命的阶段,就是“高中教育”。在高三结束前,意味着一个人的学习高峰将永远结束,一个人的文字表达能力将日渐衰落(就非中文系学生而言),一个人的理想主义情怀达到最大限度。

标题回顾:取消本科毕业前补考 要把大学“严进宽出”的秩序彻底碾碎
Copyright 2012-2019 www.dubaokan.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63272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