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媒专业仍是考研好目标
在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新闻学研究生还值得读么?”提问者有两点疑惑:一是自媒体盛行,主流媒体已不再垄断信息传播权利,很多媒体人也已转型,是否还有通过读研来进入新闻媒体的必要?二是几乎任何一个学科都可以转战新闻,那何必要读新闻学的研究生?第一个算是新问题,第二个属于老问题。
先回答第一个,如果要实现新闻理想,目前还是得进入新闻媒体才行。一是管理政策限制自媒体从事新闻报道;二是自媒体虽然无所不能,但真要深挖某件事,尤其是还有风险的话,绝大多数自媒体的人力和能力应该还达不到。
而且,主流媒体对人的锻炼还是有很大价值的。现在在自媒体领域做得出色的,不管是哪个细分领域,其头部大号都能找到媒体人的影子。
比如时尚领域,石榴婆报告和黎贝卡的异想世界背后的创始人都是媒体人出身;文化生活领域的新世相,创始人张伟来自中青报,咪蒙的创始人来自南都;擅长时政批评的六神磊磊读金庸,创始人王晓磊原来在新华社重庆分社工作……这样的例子不甚枚举。
媒体人做自媒体为什么更容易成功,秘诀就来自于他们多年从事传媒工作的历练。
第二个问题,属于老生常谈,其实无解。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能考上计算机、金融等时髦专业的研究生,又何必问这个问题。如果是文史哲类大文科领域的专业之间PK,其实传媒专业倒并不落下风,甚至还有不少优势。
比如,现在已进入万物皆媒的大传播时代,“媒商”已渐有与智商、情商并列,成为素质参考的趋势。在这个时代,如果一个人“媒商”高,就不会犯一些低级错误,比如不会在社交媒体上说不该说的话、上传不该传的图,更不会在情急时,说出让自己陷入不利局面的话,如曾经广受关注的“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
一个单位的工作人员“媒商”够高,就不会让老板承受压力,让单位蒙受不该有的损失,就不会做出“洞房夜抄党章”和某航空公司《“只要前11排座位的旅客”——为政府执行要务护航》这类自黑型报道。而提高“媒商”的最直接途径,就是学习新闻传播学。
众所周知,现在的知名公司,都很重视公关和品牌形象建设。小米这类直接面向用户的公司,其用户忠诚度很大程度就来自于公司的品牌形象宣传。很多老板现在都是亲自上阵为企业做传播,如马云、潘石屹、董明珠、雷军、王健林……他们就是企业最大的KOL,听到这些名字,自然就会与企业甚至产品联系起来。这样的形象传播,价值堪比10亿元广告。
又比如,工科男李彦宏一向低调,但在百度面临巨大形象危机时,居然在2017年初登上了荒野求生大神贝尔领军的综艺节目《越野千里》,不仅要吃虫子、捡牛粪、爬泥潭,还要裸露上身,甚至以身试险。
李彦宏为什么突然“变”了,其实主要就是为了挽回百度公司的形象,是一次危机公关行为。虽然关于李彦宏上综艺节目有争议,但确实让观众看到其另一面,加上李彦宏本来就形象、素质出众,一定程度上为百度加了分,减轻了百度的舆论压力。
老板们重视公关、传播的直接结果,就是公关部在企业的地位提高,招人的名额也更多、起薪更高。所以,现在传媒专业的研究生,就业首选目标早已不再局限于媒体,而是各大企业。甚至可以说,无论是党政机构,还是企业、NGO、高校,现在都需要懂传播的人才,传媒类专业学生的就业通道,不仅不会因为媒体不景气变窄,反而更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