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有一类考研的同学是本身确实资质等各方面都比较普通,但肯下苦功夫,也能考上研究生。这类同学读研,身边有优秀的同伴激励,学习上有名师指点,实习、找工作有硕士学历做敲门砖,总体上仍然是大幅度提升了“含金量”,也都能有个不错的去处。
以笔者为例,本科学校虽然是211大学,但无奈对专业没兴趣,加上努力考上大学后反而失去了奋斗目标,逃课、荒废时日、挂科等错误都犯过,所以本科期间学习等表现一般。大四第一次考研,总分超出了录取线不少,可惜英语以4分之差没过线。
慌忙中在毕业前找到一份工作,国内某知名本土猎头公司,看起来也算不错,但一个月工资才不到1500,只够租房、吃饭。关键工作后才发现不适合自己的性格,每天感觉都像煎熬。工作三个月后,万千压力中辞职再次考研,终于没有再犯低级错误,有幸进入中国传媒大学。
在研究生阶段,学着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加上已体验过工作的艰辛,我再次找到了学习的动力。无论是上课、自学还是实习、做论文,比起本科来都自觉很多,所以成绩虽算不上最优异,但毕业时拿到了奖学金。相比本科时每学期都要给学校贡献补考费,这于我个人而言,确实是一次质变。
在找工作时,虽已赶上媒体压缩进人名额,但还算顺利,成功考入了一家央媒,从事编辑工作。虽然媒体现在工资不算高,但能从事自己比较喜欢且擅长的文字工作,个人满意度还可以。而且,在读研时、在工作中,我都接触到了更多优秀的人,能够督促自己弥补自身缺陷,努力完善自我。央媒平台能给员工很多提升的机会,工作氛围也是业务导向,只要足够优秀,就有一定上升空间。
总结起来,这一切收获应该都是拜坚持考研所赐,如果是我的本科文凭,几乎很难进入现在的单位,所以我一直认为自己当年顶着压力二次考研的决定是正确的。
又比如我的一位男同学,本科是在河北一所二本大学就读,因为种种原因,他也是毕业一年后才考上研究生。其实,他人很聪明,情商也高,读研时大家就喜欢与他交往。这样的素质,在工作中更容易如鱼得水。硕士毕业时,他也考进了一家央媒,因为工作努力,待人接物都很得体,目前已提拔为处级干部,管理着几十人的编辑记者队伍。
我的一位师姐,因为来自高考大省,本科就读于一所普通学校,这所学校一度被称为“考研基地”,学生被嘲笑为“考研机器”。但从我与她多年认识、交往的情况看,她并非“机器”,而是确实聪明,而且无论学习还是工作都很努力,甚至可以说是拼命。
她曾告诉我,这是多年苦读养成的习惯,因为作为高考大省的学生,不努力根本就没有一丁点上大学的机会。硕士毕业后,她成功考入某省级媒体,目前也已是中层干部,而且仍有上升空间。生活上,家庭和睦,儿女可爱,经济宽裕,已算人生赢家。
个例也许不能说明全部,但从我接触的研究生看,应该还没有后悔考研的,工作生活都还算如意。而且,本科非名校的同学,满意度还会更高,因为读研确实让他们实现了一次“含金量”的大提升。
说一句题外话,常会看到一个问题,家庭经济条件不够好的同学是否应该考研?其实,如果思维够开放,这并不成为问题,因为完全可以自己挣研究生阶段的学费、生活费。
一位研究生女同学,研一后期就开始在媒体兼职工作,当时已经年薪数万,自给自足完全不成问题。兼职确实导致她在学业上不时面临压力,但只要能确保通过,毕业就没有问题。而在找工作时,曾经的兼职反而体现出优势,所以她的工作也找得很好,起薪是我们同届同学中最高的。
如果没有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