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永年 一个被遗忘的戊戌君子

时间:2018-01-04 15:54:36 编辑:小读报刊 来源:网络整理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毕永年,号松甫,一作松琥,湖南长沙人,生于同治九年(1870年)。在戊戌维新乃至兴中会惠州起义期间,毕永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但是今人却对他知之甚少,甚至被人们所遗忘。

  他幼时即随叔父往来军中,受兵士的影响,从小便练就了一身过人的胆识。长大时读《王船山遗书》,受到民族思想的熏陶。光绪二十七年(1897年),与唐才常同时考取拔贡。从此时起,毕与唐才常、谭嗣同经常聚在一起,讨论时事,共商救国大计。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唐才常与谭嗣同等在湖南长沙创办南学会,宣传维新思想并讨论新学,毕永年是会中的活跃分子。但当时,毕永年与谭嗣同的思想发生冲突,谭嗣同主张以“保种”、“保教”相号召,而毕永年认为要是国家走向富强,首先必须开通明智,“示群民以人皆读书之益”,“俾知通商之局,终次不更,则中西聚处日繁,不必再作闭关之想”。

  在一次会议上,毕永年对谭嗣同说:“所谓保种、保教,非保之于今日,盖保之于将来也。此时若不将此层揭破,大声疾呼,终属隔膜,愈欲求雪耻,愈将畏首畏尾。或以西学为沽名之具,时务为特科之阶,非互相剿袭,则仅窃皮毛矣。”毕永年的话触动了谭嗣同的心思,他回答说:“王船山云:抱孤云,临万端,纵二千年,横十八省,可与深谈,惟见君耳。然因君又引出我无穷之悲矣。欲歌无声,欲哭无泪,此层教我如何揭破?会须与君以热血相见耳。”

  康有为在维新期间,在谭嗣同处得知毕永年是会党好手,命他留京参与变法事务,后请毕住进康有为的南海会馆,方便谋商变法之事。

  在维新变法后期,帝后两党的斗争进入到白热化阶段,康有为计划让毕永年到袁世凯幕中做参谋,并计划命毕在袁世凯包围颐和园时率百人乘机捕杀慈禧太后,以消除变法最大的绊脚石。毕永年不建议让袁世凯担此重任,认为袁胆小怕事,又与李鸿章同党,恐怕靠不住,又说明自己是南方人,初到北京,所率之士皆彼此不相识,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收为心腹,得其死力,故在康有为的这一任务有点犹疑。

  毕永年信不过袁世凯,当他得知谭嗣同已将“围园剿后”之事向袁世凯和盘托出时,立即感到事情必败,表示“不愿同寰斯难”,并力劝谭嗣同“自谋,不可与之同尽”。

  当日,毕永年即搬出南海会馆,迁居到附近的宁乡馆。果不出毕之所料,袁世凯向荣禄告密康有为等人“围园杀后”的密谋,维新变法即将结束。1898年9月21日,毕永年疾驰出京,同日,慈禧太后下令逮捕康有为,查抄南海会馆,维新人士死的死,逃的逃,维新变法宣告结束。

  毕永年离京行至上海之际,听闻谭嗣同等殉难的噩耗,当即自断辫发,发誓不再隶属于满清的统治之下。

  毕永年并没有因此而放弃革命,而是东渡日本,在横滨会见了孙中山,讨论国际形势,共商救国之计,后来加入兴中会,走上新的革命道路。

  当时中国有多个组织严密的党派——哥老会、三合会等,孙中山觉得各党派的头目皆非等闲之辈,遂于1899年命毕永年回国组织运动。

  当年夏天,毕永年到达汉口,任在日本人办的《汉报》任主笔,后因忍受不了日本人欺压虐待中国仆役而辞职。辞职后的毕永年积极联络各大会党头目,说服他们和兴中会一起联合反清。

  毕永年积极奔走于各党派的大本营,向各会党头目介绍孙中山的为人与他的革命思想,各头目与孙中山的革命理念达成了一致。后毕永年提出将哥老会、三合会和兴中会合并为中和堂兴汉会,大家一致同意,推荐孙中山为会长。

  同年十二月,毕永年与各会党头目在一次行程中经费发生困难,当时恰逢康有为刚从美洲归国,得到过海外华侨的资助,囊中富有,暗中赠送银元给各会党头目,毕永年认为不能收,而哥老会头目却欣然接收,革命理念倒向康有为这边,毕永年受了刺激,愤然削发为僧,法号悟玄。

标题回顾:毕永年 一个被遗忘的戊戌君子
Copyright 2012-2019 www.dubaokan.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63272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