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是孙子兵法有云: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从地形和天气的实际情况来看,子午谷内峡谷对峙,中间河流湍急,全靠架在半山腰际的狭窄栈道通行。
如果魏延行军时遇到春雨连绵的天气,那么谷中山上就极易发生山洪崩泻的自然灾害,同时谷中栈道也极易被山洪冲毁,到那时,魏延全军赶路就极为不易。
从关中沿子午谷进攻汉中却遇雨无奈败归的曹真
公元230年,魏国大司马曹真率领数万魏军从子午谷进军讨伐蜀国,就因遭遇了连绵春雨,以致行军一个月才在子午谷中行进了一半路程,最终魏军士气被消磨殆尽,主将曹真也被春雨浇得油尽灯枯深染疾病不久病亡。
而公元228年,诸葛亮北伐曹魏,时机便选在了春天多雨之季,所以如果诸葛亮批准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谋,那么魏延行军便极有可能提前上演曹真的悲剧。到那时,魏延行军:
要么遭遇山洪导致栈道被冲毁,这样魏延就不得不边修栈道边行军,如此一来10天难以走完一半路程不说,即使行至半道,粮草若吃完,全军便会在进军途中或撤退途中白白饿死;
要么带多了粮草行军缓慢不说,雨天行军粮草极易受潮腐坏,若魏延军吃着腐坏的粮食,然后上吐下泻身形消瘦,又怎么能够养好身体顽强行军甚至拼命作战呢?
要么魏延军顶风冒雨,即使奇迹般地在十天内冲出了子午谷,不过本人认为,那时被雨水浇透的蜀军,也是被雨浇得士气全无、体力全无的疲军,又怎么可能攻下长安、阻绝援军呢?
其次,即使魏延率一万士兵在十日内安然无恙地通过了子午谷,攻打长安时蜀军能够轻而易举地将其攻克的可能性也是很小的。
子午谷奇谋中,魏延声称只要己军突袭至长安城下,驻守长安的魏国安西将军夏侯懋就会因胆怯无谋而弃城逃遁,到时长安城中就只剩下御史和京兆太守等文官,攻克之应该不难,同时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也足够供给己军的军食,己军无断粮之危。
然而,孙子兵法又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
魏延的这种揣测,明明就是不知己不知彼的异想天开。
从前文的论述中,我们可知,魏延对通过子午谷时蜀军面对的困难不了解,也就很难了解通过子午谷后的蜀军战力,这叫不知己;
而对长安城中的敌人,魏延只了解夏侯懋一人,对城中的其他魏国官员,魏延则因不了解而只以一群文官来概括,这实在是太小瞧魏国皇帝在长安的官员部署了。
实际情况是,从曹丕时代开始,有勇有谋的郭淮,就一直在长安担任魏国的雍州刺史一职。
郭淮是什么人物?用一件事即可说明:
公元219年,蜀汉老将黄忠斩杀曹军在汉中的最高长官夏侯渊,曹军将领张郃听说后赶紧率军退守阳平关,一时间,占据汉中之地的曹军各部群龙无首无所适从,大有全军溃乱之势。
临危承担大任、刘备颇为忌惮的名将张郃
关键时刻,督军杜袭和夏侯渊的司马郭淮收敛散卒,并号令众军道:“张郃将军是国家的名将,深为刘备所忌惮,今天主帅被杀事情紧急,非张郃将军不能安定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