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许你此前未曾考虑过春节档大热的电影,《流浪地球》《满江红》《你好李焕英》《唐人街探案》作为电影有什么共同之处。其实作为商品,它们都是好年货。
《流浪地球》带来的是工业意义上的感官满足。《满江红》虽然争议颇多,但历史演义+集体情绪宣泄,在春节档是好点子。《你好李焕英》赢在十足普世的家庭情感,被温情哭了的影评人走出影院都不好意思严厉指摘。
有人质疑那《唐人街探案》怎么算?大过年凶案一个接一个的,怎么也成功了?哎那不是在国外吗,间离效果早给安排好了。这要是发生在国内,凶案推理放春节档恐怕也是赶客的。
二、节日的情感时宜公式
中国的春节档是对好莱坞圣诞档传统的延续。翻下圣诞档历史,你会觉得人类的悲喜还是挺相通的。逢年过节,人们的情感需求都比较集中。
史上最成功的圣诞档电影无疑是1990年上映的《小鬼当家》。粗心的一大家子飞赴巴黎欢度圣诞,留下叛逆的小男孩在家不幸遭遇笨贼。一番周旋后,大人们反思了,小男孩成长了,他们更爱彼此,从此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了一起。这个故事平移到春节档。换成中国面孔,在主题和情感上不会有任何水土不服。
节日来自于人类的原始欲望:集中牺牲的火鸡和猪是为了彰显人们对饱食的原始欲望。以家庭为单位的种种活动,同时显示出中西方对家庭关系的重视。布莱克·斯奈德在《救猫咪》里说,《小鬼当家》的成功因为它符合“人们内心捍卫家庭领地的原始欲望”,显然这跟一年之中家庭存在感最强的圣诞节相当合拍。
春节同理。2024年春节档淘汰赛胜出的几部电影都是符合节日情感的。我们可以总结一个最简单的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