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王朔是冯小刚大哥,也是冯小刚恩师,如冯小刚不认识王朔,那可能就是一个社会泼皮和瘪三,幸亏遇到王朔大贵人,攀上高枝,能跟部队大院子弟玩,后被人起绰号"冯裤子",自此以后一发不可收拾,成为了一个"风云人物"
后冯小刚经过数番努力,从一个美工师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大导演,便从"冯裤子"成为"冯富翁",从小平房入住大豪宅。
在冯小刚的成名之路上,他最应当感谢的就是王朔和叶京二人,特别是王塑,在冯小刚初入影视圈时给予了巨大的帮助。可以这么说,没有王朔冯小刚可能也会成功,但决不会这么快成功和被圈内认可。
王塑是个特立独行的人,近些年与影视圈也惭行惭远,但他当年在影视圈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王塑是王牌编剧,而且在北京又有非常广泛的人脉圈子,比较受圈子认可和尊敬,冯小刚那个时候是攀附于王的,是王把他带进了《编辑部的故事》,也把他带入了影视圈。
后来,冯小刚靠贺岁片火了,翅膀也硬了,他也从当初对王朔的言听计从慢慢有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虽然在后来谈到两人分手时王朔说是怕自己牵连冯小刚,怕挂上自己的名字不容易过审,其实明眼人都知道,这不过是给双方一个台阶而已,不伤和气,不伤面子。
我一直认为王朔本质上是看不起冯小刚的,王朔不是一个随和的人,也不是一个容易妥协的人,他看不惯冯小刚那种慢慢红起来的膨胀。我们只看到了今天的钢炮冯小刚,岂不知当年跟人家屁股后面跟个孙子似的。
《冤家父子》、《甲方乙方》等很多冯小刚的早期电影都是从王朔的本子改编的,就连和冯小刚合作多次的葛优、刘震云也是王朔给引荐的。
一开始,冯小刚是通过郑晓龙(导演、制片人,代表作有《北京人在纽约》、《甄嬛传》等)认识的王朔。
郑晓龙与王朔都是“大院子弟”,是“胡同子弟”,也是冯小刚最羡慕的一类人——这点从冯小刚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里就能看出他的“大院情怀”有多深。
王朔开始不是很欣赏冯小刚,但冯小刚是个极其会来事的人。
那时候,他天天跟着王朔,都能把王朔说过的话一字不落的背下来,这样一来二去的,王朔也不好意思了,渐渐地两人也越来越热络了。
本来玩的好好的两个人后来怎么就闹掰了呢?
这得提到1997年的《甲方乙方》,影片上映后,冯小刚竟然把原著作者王朔的名字给抹掉了。
而且,据说王朔发现后,冯小刚不仅没承认错误,还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甩出五万块,说是给王朔当版权费,而王朔当场就把这五万块钱又甩了回去。
经过这件事王朔彻底看清了冯小刚,二人最终闹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