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城县位于淮北平原中南部,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这里是古代大思想家、哲学家庄子的故里,有号称“中国原始第一村”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尉迟寺古人类村落遗址。同时,蒙城县城还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又是全国第一养牛大县,素有“牛乡”的美誉。牛群来到蒙城挂职,不仅是因为他喜欢这块人杰地灵的宝地,也算是他名至实归。从此,“中国牛乡牛知县”的美称就落到了牛群头上。
2、挂职两年,他与蒙城结下了深厚感情
作为人们喜爱的艺术家,牛群上任之前对蒙城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虽有耳闻,但缺乏深层次的了解。当他将双脚深深地扎进牛乡的沃土之后,他才感到自己肩上担子的重量。上任伊始,他充分利用一切机会,走工厂、下农村、进学校调查了解情况。
在蒙城众多的历史遗迹中,尉迟寺遗址要算最有代表性的,因多种原因发掘工作一度搁浅。初到蒙城的牛群在了解这一情况后,亲赴遗址现场,听取有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然后他又带上有关人员数次进京为遗址的第二阶段发掘而奔波。在他的努力下,2001年4月4日终于拉开了尉迟寺遗址第二阶段发掘的序幕。看到一批又一批的文物出土,牛群笑了。2001年7月,当尉迟寺遗址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他激动地跳了起来。
牛群在蒙城县分管“牛经济和牛文化”,当初一上任,他就开始对蒙城“牛”字企业进行反复考察论证,一次又一次地向企业问计。他将蒙城视作自己的故乡,他把蒙城百姓当作自己的亲人。为了让蒙城快速发展,让更多的人来投资兴业,他甘愿做县里的招商使者,去上海、赴海南、上成都、奔杭州。远在北京的家也成了他进京办事的临时落脚点,但家中的事却很少有时间去打理。蒙城要发展仅凭自身是不够的,必须要借助外力的支持,牛群明白这个道理。但就是在这南跑北奔的奔波中,他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失败的苦痛,更有白眼带给他的伤害。但为了蒙城112万父老乡亲,他仍把信心写在不懈的追求中。从美国牧草到河北大葱;从汽车改装到五子牛矿泉水;从五洲食品到牛群中国商贸城,他带给蒙城县的不仅仅只是一个惊喜。他的到来使得蒙城县的黄牛再展活力,黄牛价格的飚升让养牛的农民得到了最大的实惠。牛群说:“在蒙城的两年,我学到了很多,也悟到了很多。如果说两年来取得一些成绩的话,功劳不能说都是因为我,实际上这还是蒙城干部群众做的工作。可能在名人效应上,或者说在品牌效应上,我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主要不是我的功劳。”
据蒙城县有关部门统计,牛群在两年任期内,为蒙城做了许多有声有色的大事,代表县里共参加大小谈判上百次,谈成项目十多个,引进资金近五亿元。
可以说,牛群对蒙城县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并且,牛群在蒙城只干活,不拿钱,是个名副其实的“义务县长”。当有人询问牛群如何评价自己在蒙城两年的工作,牛群回答说:“用心做事,获益终身,感恩百姓,无以回报。好好做人,好好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