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公民影评:恕你无罪也恕我无罪

时间:2018-01-10 16:09:41 编辑:小读报刊 来源:网络整理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第一重罪:在我们这个时代,没有给予足够的尊重给那些小人物。

  当小商贩拍着桌子说出:“无罪!无罪!你们何曾听见我说话?我当然知道孩子的命比冰棍重要!”当他说出他被保安追着跑,还要拿着两桶泡好的方便面并保持平衡,当他责问众人:“谁没有孩子?”一直作为配角的他,一直被要求配合别人的他此刻成为了主角,而众人也终于明白了自己的罪行:对于社会底层人民的不尊重,甚至是,不将他们当成与自己平等的人。

  想起一句话:我不要人人都看见我,但我要有我的自尊。

  而这种被人尊重,被人看见的需求还体现在那个最后被判定为撒谎的老人身上。由于一直被人忽略,甚至是,被人遗忘,这种极端的不平衡感甚至能够扭曲人性。在生命行将终结之时却意外被人采访,名字还会被印在报纸上,虚荣心阻止他说:“我什么都不知道”毕竟,那样围在他身边的记者和人群会一哄而散,自己又开始变得卑微变得渺小没有存在感。

  而第二重罪行,则是对于外地人的歧视以及地域偏见。

  而这种偏见广泛存在于中国的各个省份与城市。影片直言不讳,尖锐的说出:“北京是从什么时候乱的啊?还不是你们这些外地人……”对于外地人,河南人的偏见在现实生活中一直存在。河南人没有素质,东北人狂放,新疆人野蛮……诸如此类。这些偏见限制了我们重新认识这些人的机会,当我们一直带着有色眼镜看人,这种地域歧视还和人种歧视有什么分别?

  第三重罪行,则是对生命的淡薄。

  一开始的十一位公民都毫不犹豫的投了“有罪”,他们口口声声说证据确凿,其实是对他人的不负责任,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去审判一个人命案件。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一票将断送一个年轻人的前程。

  那一刻,仿佛鲁迅先生说的“将死去的人的生命作为饭后的谈资”的麻木的中国人的再现。

  而在这个过程中,那个一直弃权一直说着“不知道”的年轻人做到了严谨。曾经的经历不许他再妄下结论。“你们知道被判6年,然后到一年半的时候告诉你我们弄错了,弄错了!”或许是一直活在这种阴影之中,他总是显得沉默寡言,拒人千里之外。可在他转身的那一刻,他所有的愤怒,一直以来的委屈都在那一刻爆发。

  “可是你毕竟是住过大牢的人,谁会管你是不是错判?”他说这句话时,脸上都是无奈。这群法律上无罪的人,却依然无法逃脱道德的审判。

  此外,还有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当只有最后一个人坚持认为“有罪”时,我们看到的或许是顽固,但当他分享出自己的故事,当他说“我自己能花多少钱?我都不知道我为了谁挣钱。”当他说“那刀仿佛就插在了我的心口上。”我们的心是刺痛的,我们知道,我们也错了,因为我们评判一个人之前,没有了解这个人。我们也开始带上有色眼镜看人了。

  令人拍案叫绝的是最后温暖的长镜头,公民们与孩子们相聚,保安扶起小贩的电动车,阳光温暖,一切隔阂仿佛都在此刻化解,人们开始以全新的眼光面对周围的人和生活。也可以说是我们共同的愿景:愿有一天歧视不再存在,人权能被尊重,隔阂全部消解,也愿曾经受过伤害的所有人都能宽恕我们的罪行。

标题回顾:十二公民影评:恕你无罪也恕我无罪
Copyright 2012-2019 www.dubaokan.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63272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