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切不以破案为目的的侦查片都是好电影。
徐昂导演导演话剧出身,在2011年交出了一部《喜剧的忧伤》,一战封神。而如今直接翻拍西方法律电影的头把交椅《十二怒汉》,结果,收获了一座罗马国际电影节的“马可·奥雷利奥”奖杯。
大体来看,在镜头上有所不同,《十二怒汉》中导演采用的“困境感”的拍摄他没有照搬,而是多次采用了高空广角俯拍,减少了压迫感。而对于大厅外天气反应人物心情的手法也十分到位。通过大雨前后的色温高低,光线强弱,电闪雷鸣强化了现场氛围。
而这部电影给我的感受是:它完成了法律与道德的双重审判,影片中的十二公民在“恕你无罪”的挣扎中也完成了自身的转变。它深刻关照着中国的现实。
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故事:一个富二代被怀疑杀害了自己的生父,而原因就是不想被曾经遗弃了自己的父亲纠缠。案件被各大媒体报道,受各种舆论推动,而政法大学的学生家长被要求模拟案件审判,帮助自己的孩子补考通过。
起初证据似乎是确凿的:楼下的老人听见了二人的争吵,楼对面的女士通过二节车厢亲眼看见男人被自己的孩子杀害。
11位公民都毫不犹豫的投了“有罪”,在他们看来二人没必要说谎,证据几乎无懈可击。可是其中有一人投了“无罪”并因此收到了大伙的攻击,大家都想一了了之,这样既不需要思考还能让孩子顺利通过补考,可是12号公民举起的手破坏了这一切。
整个电影长达1个小时43分钟,而95%的镜头都只取了一个场景:政法大学的破旧的漏雨的体育室,炎热的夏天,扇动的风扇,围坐在一张破旧的桌子的12个公民,甚至是他们身后的乒乓球,简单的黑色长椅,都让这个电影看起来如此简单低配,它像极了话剧。
然而演员们的演技却让人们拍案叫绝,他们在简单的空洞的体育室里仅仅通过面部表情和台词就掀起了层层波澜,让这部电影高潮不断。
而12个公民在他们对于案件审判的“有罪”与“无罪”的判决中也带来了12个不同的,平凡的,身份各异的普通中国人的故事。
中国典型的笑面虎老好人,和女大学生谈恋爱却被认为是“包养”的房地产商,曾经无辜入狱深知狱中度日如年滋味的青年,和儿子6年不见自己孤独度日的出租车司机,有着大学梦却无奈最后当大学保安的河南人,瞧不起外地人却只能靠收房租为生的北京侃爷,为生计担忧感受不到社会尊重的小商小贩……可以说,他们都是“特化”的人类,他们从不耐烦的认定富二代“有罪”到“无罪”的过程中,也开始学会了理解他人,回忆自己的过去,宽恕了他人,也原谅了自己。
对于富二代罪行的审判就像一条线,将他们的人生回忆串联了起来,他们的故事可以说是最真切的发生在普通中国人身上的故事,他们的标签深刻的反应着中国社会的歧视链,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能从中找出自己的影子。
社会对于富二代这个群体的偏见,北京街头对于外地人的歧视,不同地域的偏见,女大学生与房地产商恋爱却被认为“傍大款”的普遍认知,对于街边小贩的不尊重不理解……太多太多中国人都在别人的有色眼镜中过活,在中国社会中忍受着不平等与心酸。
应了那句话“幸运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他们被他人不公正看待的同时却也在戴着有色眼镜评判别人,可以说是当代中国普遍的诟病,或者称之为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