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时候老板们都会发现尽管后厨规范已经非常的细化了,但是一落地到厨房就全部都变了形,“搞不懂! 后厨操作规范培训过、也强调过,为什么一落地到厨房就走形了呢? ”
图片一、为什么后厨规范难执行?
首先,后厨时间是非常长的。 普通厨师,差不多每天要工作15个小时,如遇上有什么宴会的话,工作时间会更长。长时间作业,人很容易疲惫,很多东西就算有了明确规定,也未必能够全然落实,何况没有明确规定的细节。
其次,后厨是非常热的。一般来说,酒店的厨房会配中央空调,普通的厨房就基本没。但其实对于中餐的后厨来讲,什么样的空调其实用处都不大,因为火一旦烧起来,在夏天的话温度可以接近40度,在接近40度的室内做大量重复性的体力活动,每道菜少说也要炒个几百遍,是非常辛苦的。
第三,后厨的节奏非常的快,没有在后厨工作的人,真的很难去理解后厨的节奏到底有多快,可能自己的身体比脑子都还要快,往往发现自己违规的时候已经晚了,而且也没有时间再去重做一遍。
在这种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下,有一些标准是非常难以落地的,比如西餐厅是要求厨师们戴一次性手套出餐的,不能够用手直接触碰食材,但是当你戴手套碰了肉,那就不能再去碰菜,如果要换手套再去换一个别的话又得换一遍,想要做好一道菜的话,起码要换好几个手套,时间来不及而且也非常浪费时间。
二、想要一个“健康的后厨”,餐饮老板该做些什么?
可见,厨师的违规操作,不过是一种表象,再往下深究,是厨房工作环境与后厨管理者的双重问题。一方面是硬件条件限制,一方面是很多餐厅后厨还没有从“人治”中走出来。 长此以往,后厨便可能出现食品安全、集体离职等问题,最终承担结果的还是餐企本身——对此,餐饮老板能做什么呢?
1、磨刀不误砍柴工,岗前培训必须到位
厨师食安意识不足,有自身素质原因,也有企业制度问题。大多餐厅的后厨食安培训,就像走过场,“签个到就行”。理由很简单,“多培训一天,就少一个人干活”。
对此,老板需要首先认识到,当下的食安问题,具有原子弹般的威力,因为主厨的不规范操作,24小时内便被查封倒闭。狠抓食安培训,理解这种“磨刀”的意义——好的食安培训,对企业和厨师是一种双赢 。
2、善用工时管理,提高厨房人效
过长的工作时间,厨师疲惫,易出错,效率低,也容易流失,厨房真的需要这么长的工时吗?
有些餐企就用调整排班解决了这个问题:工作超出8小时,便会累计为加班时间,在第二天或不忙的情况下灵活调整排班时间。由此,主厨为减少预算,便会控制工时、合理排班。这样一来,活也干完了,厨师也有时间休息了,人员流动性也降低了。
通过分解后厨的流程、将餐厅管理精细化等方式,餐企还可以减掉厨房的赘余人手,提高在职厨师的薪资、待遇,还降低了自己的成本。
3、打通晋升渠道,把权力“分散”给规章制度
在很多餐厅的厨房,老大不仅控制下属做事的方式,也把握着他们升职加薪的通道——通常,厨师想要升级,决定权在厨师长手上, 这方面,绝味便有不错的规定:每个金牌店长如果能做好老带新,让新来的员工半年不离职,便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把权力逐渐分散给规章、制度,建立一个合理的上升渠道,后厨就会向更安全、更稳定发展。
4、建立沟通渠道,让厨师的思想和老板一致
不少后厨,都在违规使用过期调料,为什么?
“有时可能就过期几天,你扔了就损失几百块。要是跟老板反映,老板只会觉得,你们当初订这么多干什么呢?反倒对你起疑心,吃力不讨好。” 这便是夫妻小店思维和餐饮企业思维的根本差别——很多老板已经在积极拥抱公司化管理、提升食品安全能力,但还没有传达到后厨,一线的大厨还没有意识到。 因此,沟通显得颇为重要,可以设置小信箱,用于意见反馈。
总结:
一位从厨师做起的老板认为:“不规范操作,一定是内部管理问题,没有别的原因。 要先理解人就是不听话的,你要用制度,去让他甘心听话 。”比如将“食品安全”、“规范操作”纳入评分体系内,关联到他的收入、晋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