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何事情都会有风险,总要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李浩说。
拼抢渠道做成toB生意
对于已经入场的电子烟玩家而言,与其纠结于政策走向,还不如加速抢占市场。
“电子烟在315的时候被电商平台下架,主要是为了避风头。风声一过,马上就干起来了,大家急着推新品。”伍鹏飞说。
相比营销上的小步试探大步快跑,电子烟在线下渠道的争斗,更加刀光剑影。业内存在的一个现象是,电子烟这样一个toC的市场,却做成了toB的生意。
在邱懿武看来,电子烟直接面向C端用户的销售,在短期内效率很低,“大家不买账,没有人买,但流量成本极高。”另外,电子烟产品的线上流量非常有限。这让掌握销售渠道的代理商成为各大电子烟品牌商争抢的焦点。谁能找到更多卖货的合作方,谁将占据先发优势。
电子烟品牌HIMOP、北京海曼普公司总经理余磊观察到,从今年3月份开始,很多电子烟品牌开始加大线下推广力度,KTV、酒吧、便利店成为电子烟铺货的重点。海曼普正在推进跟便利店合作的试点。
“一般就是铺货,代理商拿了某个电子烟品牌的货,去铺到各个城市的实体店里,通过代理商的渠道资源来售卖。”余磊说。他举例道,一套售价100元的电子烟产品,品牌商可能拿60元,业务员拿10元,剩下的30元,则要给代理商。
那些经历过O2O大战、无人货架之争、社区团购风口的地推铁军,再次派上用场。
鲸鱼轻烟采取了地推+渠道的推广策略,除了电商以外,销售渠道全部是toB模式,类似OPPO和vivo在手机行业的打法。
邱懿武介绍,鲸鱼轻烟在进入一座城市之前,会招募一批地推队伍,在杭州集中培训完之后进行分组,这些人会以小组为单位被分配到城市的不同区域,协助当地的代理商进行地推。一座城市打完再进入下一座城市。
目前,鲸鱼轻烟旗下有100多家代理商,2000多个售卖网点,在全国100多个城市进行销售。线下渠道在整个体系中占比高达95%。
这几乎是大部分电子烟品牌当前的共同打法。跟直接面向C端消费者不同,在渠道面前,电子烟的品牌差异被缩小。这意味着,从短期来看,资金实力更雄厚、出货量更大、向渠道让利更多的电子烟品牌,将更受渠道青睐。
“当四个品牌同时坐在代理商面前,只有那个能让代理商赚更多钱的人,才更有概率说服代理商入伙。”邱懿武说。
价格战来袭
华创资本合伙人王道平看了一圈电子烟项目,至今尚未出手,因为“没有太强的passion(激情)”。他认为电子烟跟他投资健康向上的价值取向有冲突。
持相似态度的资本不在少数。熊猫资本和北极光创投都告诉燃财经(ID:rancaijing),目前不看电子烟项目。
资本依然在观望。邱懿武认为,有些机构不出手是因为知道将来电子烟肯定要打价格战,“先死一波,然后看谁是能撑得下来的。”
但总有投资机构争抢进场。根据公开资料,到目前为止,已经投资电子烟的机构包括IDG资本、源码资本、真格基金、经纬中国、梅花天使创投、同创伟业、普思投资等知名基金。其中大部分融资发生在2018年下半年和2019年上半年。
广告投放的行业分布和冷热程度,是观察创投市场是否资金充沛和健康的独特视角。就像2018年在线二手车平台在分众传媒的广告大战,这些公司拿到融资后,无一例外在分众的电梯间进行了狂轰乱炸,最终炸出了行业前三的排名。
资本推高了电子烟项目的价格,也让拿到钱的玩家有了打营销战和价格战的底气。福禄是高举高打的典型,从融资节奏,到产品推销,再到营销投放,都是一路高歌猛进。
率先掀起价格战的是另一个新晋品牌——灵犀LINX电子烟。这家公司在5月25日发售新品,常规套装定价只要99元,而市面上同类型产品的价格在239元、299元、599元不等,均价在200元以上。在宣传文案中,灵犀称要“打破高价行业规则”。
灵犀电子烟创始人章晋源在新品发售后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在行业价格战上,“必然会有一家企业站起来打第一枪,我们决定的就是要不要打第一枪。”
在邱懿武看来,六个月之内必然会有价格战。“六个月内,大家的钱到位了,厂家开足马力开始有库存了,一旦渠道没拓展开来,就会出现抛货。”